找到 2553 件文物
动物形玉器
这件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动物型玉器为良渚文化时期产物,整体造型类似猪的形象 。其表面雕琢有繁复精美的卷云纹等纹样,线条细腻流畅,展现出良渚文化玉器高超的雕刻工艺水平。玉器下部带有两个穿孔,可能是用于穿系绳索,以便于固定在其他物件上,具有实用功能。
石雕怪兽
高度通常在 30 厘米至 1 米之间,大型石雕可达数米。部分石雕因长期埋藏或人为破坏存在残缺,但整体仍保留商代艺术的精髓。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展品可能经过修复,以最佳状态呈现。
日光菩萨坐像
像高207.2 cm,菩萨像头部右倾,左腿下踏的姿势,可知其应为左侍从。 该像为木心干漆(mokusinkansitsu)造像 (即在木型上涂漆造像),其构造概况通过X射线摄影业已辨明。 根据其结果,一般认为木心为桧树,头部及躯体部由2种木材前后拼接而成,像内为中空。 背面材料下方左右突出,构成...
鸡血石雕刻观音菩萨坐像
这是一尊 17 世纪的鸡血石雕刻观音菩萨坐像,观音呈结跏趺坐姿态,头戴精致发冠,面容慈祥宁静,身着长袍,衣纹流畅自然,巧妙展现衣物质感。胸前及衣饰处镶嵌有宝石,增添华丽感,底座亦有雕刻装饰,工艺精湛,整体造型体现当时观音造像的艺术风格与审美,具有较高艺术价值 。
陈之佛《梅花图》
陈之佛,《梅花图》,1945年,纸本水墨设色。陈之佛所创作的《梅花图》(1945)呈现了画家在效法宋代花鸟画的同时,对日本琳派所推崇的“溜込法”——在底色未干之时,再敷上第二层色彩,使两种颜色相融——在描绘树干时的运用,深浅两色相撞,更显树干斑驳而粗糙的自然肌理。
秋景设色山水图
长卷,纸本,设色,纵29.7厘米,横150.6厘米,此图是作者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为汲古阁毛晋族所绘。画面重峦叠嶂,山坡树木具有明代唐寅画风;同时,画面上那种厚重的青绿、群青、赭石色彩的运用,使人产生有西洋画那种鲜艳色彩的感觉。 作者简介
张大千泼墨泼彩画
张大千,《西风荷花图》,1955年,纸本水墨设色。张大千是在桌子上摆放好纸张,使用墨棍和砚台,用笔墨进行创作。这是植根于中国绘画传统的做法。
云龙图
在涌动的云海上空,一只大鹏振翅高飞,一跃千里。画中,大鹏居于左上侧三分之一处,下侧三分之一为云海,画面有近乎三分之二的大片留白。这种超乎寻常的造型在清代中期及以前的绘画中并不多见。大鹏独自搏击长空,无拘无碍,鹏程万里,其创意亦不多覩。
杨柳观音像(高丽徐九方)
画中观音手持杨柳,姿态优雅,背景山水花卉相映成趣,色彩柔和。绢本设色,尺寸高165.5厘米、宽101.5厘米,属大型佛画
潘玉良油画
潘玉良的作品有《坐着的裸女》,1953年,布面油画潘玉良,《穿红色旗袍的裸女》,1955年,纸本水墨设色。两幅作品创作于几乎同一时期(1953和1955年),其中《穿红色旗袍的裸女》这幅水墨设色作品就能看到潘玉良长期油画创作实践的影响,而如果仔细观察1953年的那幅油画作品,又会发现画中女性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