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2341 件文物
隋代白瓷马蹄尊
杯体似马蹄形,口部较宽,腹部圆润,底足较小,整体线条流畅,造型简洁大方。胎质细腻,质地坚硬,胎色多为灰白色或白色,经过精细淘洗和加工,胎体中的杂质较少,部分器物达到透影白瓷水准,最薄处仅 0.7 毫米。釉面光润,釉色洁白,类银似雪,部分器物的釉色可能会微微泛青或泛黄,但整体上以白色为主色调,釉层...
明隆庆青花龙凤纹盘
青花龙凤纹盘是官窑精品,采用回青与石子青混合料绘制,青花发色明艳纯正。盘心以双圈开光内绘腾龙戏珠纹,外壁环绕双凤穿花纹饰,龙凤纹样线条流畅,布局疏密有致。胎质洁白细腻,釉面莹润如玉,底足修胎规整,署"大明隆庆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敦煌遗书《古文尚书》残卷
现存敦煌《古文尚书》残卷多为碎片状,部分卷首残缺严重(如国家图书馆藏BD14681号卷子),修复前存在严重破损、纸质焦脆等问题。例如,国家图书馆收藏的BD14681号残卷在修复前卷首碎裂、多处裂缝,修复时需通过笔道拼接复原。
六朝青瓷魂瓶
六朝青瓷魂瓶是三国至南朝特有的丧葬明器,由罐体与多层堆塑组成。罐身施青黄釉,饰弦纹或水波纹;颈部堆塑胡人俑、飞鸟、亭台楼阁(最高五层),部分刻"会稽出始宁用此丧葬"等铭文。胎质灰白含气孔,釉面开细冰裂纹,堆塑工艺繁复,反映越窑青瓷巅峰技艺。
唐代绞胎陶罐
唐代绞胎陶罐以白、褐双色瓷土绞制而成,纹理如木纹般自然流畅,或似雀羽般细腻舒展。典型器高约15-25厘米,胎体经对向揉绞形成变幻莫测的纹路,施透明铅釉后,釉面晶莹透亮,开细碎冰裂纹。三足罐、花口瓶为常见器型,部分带"裴家花枕""杜家花枕"等戳印款,工艺精湛者纹理层次可达7-9层,代表唐代陶瓷"化...
明嘉靖青花云龙纹大缸
器身以进口回青料绘双龙戏珠纹饰,龙纹矫健有力,间饰缠枝莲纹与双狮戏球图案。胎体采用珍贵麻仓土,底部书"大明嘉靖年制"六字楷书款。其烧造需历时19天,成品率极低,现存世不足20件,被《景德镇陶录》等文献记载,是反映嘉靖朝御窑制瓷工艺巅峰的代表作,兼具极高的艺术价值与历史研究价值。
宋代木雕水月观音像
宋代木雕彩绘水月观音坐像高132.1厘米,宽101.6厘米,深63.5厘米,为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核心藏品(藏品号B60S24)。造像以桐木雕刻,通体施彩,观音呈半跏趺坐姿(游戏坐),左腿平放,右膝立起,右手搭膝作"与愿印",左手撑地,姿态闲适自然。面相丰腴承唐风,双目垂视,额间白毫相原镶宝石...
公元338年青铜佛像
后赵建武四年(公元338年)青铜鎏金佛像高39.7厘米,宽24.1厘米,厚13.3厘米,是目前全球现存纪年最早的中国单体青铜佛像。佛像为释迦牟尼禅定坐像,头顶高肉髻,发纹细密如丝,额宽颌收,具有蒙古人种面部特征。双目微垂呈杏眼,鼻梁挺直,嘴角含笑,身着通肩袈裟,衣褶以U字形平板重叠技法铸造,...
小臣艒犀尊
小臣艒犀尊是商周青铜器中的珍品,高22.3厘米,长34.7厘米,重4.2公斤。整器采用写实手法铸造犀牛造型,犀首微昂,双目圆睁,双角前突,四肢粗壮有力。器表满布精细的云雷纹地纹,主体饰夔龙纹与兽面纹组合图案。背部设有椭圆形器口,原配盖已佚。腹内壁铸有"小臣艒作宝尊彝"八字铭文,笔道遒劲,是典型的...
明代法华釉陶罐
器物颈部饰朵云纹,肩部设垂莲瓣纹,腹部主体纹饰为三组以树木、山石分隔的“出行会友图”场景,下腹饰变形仰莲瓣纹。其釉彩工艺承袭景德镇法华器技法,以牙硝为助熔剂,运用立粉技术勾勒纹饰后填彩烧制。法华器源于元代琉璃工艺,明代盛行于山西与景德镇,景德镇制品以瓷胎制作大型器皿为特征,纹饰多取材人物故事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