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5326 件文物
陈淳《烟树板桥图》
本品规格为158 x 63.5 厘米。山石以淡墨勾勒轮廓,浓墨点染皴擦,营造出山石的厚重质感与层次感。树木枝叶以墨色浓淡变化表现疏密,笔法灵动自然。水景水面以淡墨晕染,搭配轻舟点缀,增添画面灵动性。人物桥上人物以简笔勾勒,姿态闲适,与山水相映成趣。
水晶内画山水纹鼻烟壶
壶体采用天然水晶(多为无色透明或微带淡茶、淡紫色调的水晶),质地纯净、硬度较高(莫氏硬度 7 级),透光性极佳 —— 透过水晶可清晰观察到壶内壁的绘画细节,且水晶的晶莹质感能衬托内画色彩的层次,避免了玻璃材质的 “通透过亮” 温润遮光”,成为内画工艺的理想载体。
绿釉花觚
仿商周青铜觚形制,多为喇叭口、长颈、鼓腹、圈足外撇,,既保留了古器的庄重典雅,又增添了灵动之气。胎体采用景德镇高岭土精制,胎质细腻坚致。绿釉种类多样,如松石绿釉,釉质明润亮泽、匀净纯美;孔雀绿釉,釉层均匀莹润,翠中泛蓝,以铜为着色剂,经低温烧制而成。
黄釉柳叶瓶
柳叶瓶是康熙朝依据古式改良的新品种,其器型为撇口略大,口沿外延,颈细,丰肩,然后腹随肩斜向下内收到足,足内凹,整体身形修长、清雅,形似柳叶,故得名,又因造型优美似亭亭玉立的美人,有 “美人肩” 的别称。在成型过程中,工匠们运用拉坯、修坯等传统技法,将瓷胎塑造得规整完美,每一处线条都流畅自然,毫无...
铜鎏金熊形镇纸
一般采用铜质材料,外部以鎏金工艺处理,使器物表面呈现出金灿灿的光泽。熊的造型多为昂首张口,两耳竖起,憨态可掬。有的熊前肢自然上举,后肢弯曲,呈蹲坐姿势。为避免勾划到衣物,镇体一般为近半球形,底部平坦,便于压物,部分内部还会灌铅以增加重量。此外,一些熊形席镇会在眼睛、眉心等部位镶嵌玛瑙和松石,以增...
茄皮紫釉玉壶春瓶
沿袭了传统玉壶春瓶的造型,为撇口、细颈、圆腹、圈足。瓶身线条流畅,由左右两个对称的 “S” 形构成,颈部中央微微收束,向下逐渐加宽过渡为杏圆状下垂腹,圈足相对较大,或内敛或外撇,整体造型优雅端庄,富有曲线美。茄皮紫釉是一种高温釉,以氧化锰为主要呈色剂,辅以微量钴、铁等元素,因原料比例和窑温不同,...
磁州窑红绿彩莲荷纹碗
一般为敞口,圆腹或浅斜弧腹,圈足。碗的口径大小不一,常见的在 10-17 厘米左右,高度在 5-8 厘米之间,整体造型规整,线条流畅,符合当时人们的使用习惯和审美需求。胎色多为土黄色,夹有黑色小点,胎质坚硬。施釉前先挂白色化妆土,以掩盖胎体的色泽和瑕疵,使釉面更加光洁。碗内外施白釉,外壁施釉通常...
荷包形玉佩
整体模仿荷包的形状,常见的有腰圆形、长方形等,形态小巧玲珑,一般长 6-8 厘米左右,宽 3-5 厘米左右,厚度在 1-2 厘米之间。玉佩通常分为盖与器体两部分,有的口沿两侧各有两个穿孔,可与盖内上方两条横梁穿系为一体,便于佩戴。部分玉佩会通过雕刻细节来表现荷包紧扎后的质感,如肩部上耸,盖及颈肩...
剔黑双鸟穿花纹矮角方盘
为长方形,四角呈倭角状,即边角圆润柔和,而非直角。盘身较浅,腹部向内斜收,平底,底部四角常作板足,使盘子整体线条柔美,既稳重又不失灵动以双鸟穿花为主题,盘中通常雕刻两只鸟在花丛中穿梭飞翔的场景,鸟的种类可能有绶带鸟、孔雀、凤凰等,花卉则多为牡丹、山茶、莲花等寓意吉祥的花卉。工匠们通过细腻的刀法,...
曾衍东《七道子画册-野渡飞禽图页》
本品规格为6.1 x 7.7 厘米。以水墨绘野渡之景, 瀑布流泉、 山石错落, 枯枝上飞禽栖息、 翔集, 布局疏密有致。 用笔简劲洒脱, 以皴擦写山石肌理, 以点线绘草木禽鸟, 淡墨晕染间, 营造出 “落日野渡、 禽鸟自得” 的清幽意境, 传递清代文人对自然野趣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