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2341 件文物

重置
青铜器

金代砖雕

砖石雕刻
非法盗掘

典型戏曲砖雕高约30厘米,模制灰陶质地,如董氏墓戏台场景:五名彩绘戏俑(生、旦、净、末、丑)立于单檐歇山顶戏台,八角柱支撑台面,末泥色为主演,服饰纹饰细腻,展现杂剧角色分化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明代黄花梨官皮箱

木器
民间流失

1. 尺寸:高约 40—50 厘米,长约 30—40 厘米,宽约 20—30 厘米,整体呈长方体,带提梁; 2. 造型: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箱盖(可开启,内置浅屉),下部为箱体(设多层抽屉,抽屉带铜锁),正面有铜面叶,顶部装弧形提梁,四角包铜护角; 3. 细节:箱体边角倒圆,木纹自然外露,无...

吉美博物馆 法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龙山黑陶杯

旧石器时代
陶器
民间流失

典型蛋壳黑陶杯高约15-26厘米,壁厚仅0.2-0.5毫米,通体乌黑锃亮。杯身呈筒形或浅盘口,中空高柄饰镂孔与弦纹,部分柄内嵌陶球,晃动可发声。整体“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融合实用性与艺术性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德化白瓷观音

南北朝
瓷器
非法盗掘

石麒麟体长3-4米,高约3米,独角或双角,颈躯修长,四肢跨度极大,作S型扭动。双目圆睁,舌尖上翘,长须垂胸,双翼饰鳞纹与羽翅纹,尾部卷曲至底座。整体雕刻线条刚劲,兼具威猛与灵动,体现了南朝“六法”中的气韵生动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六朝石麒麟

南北朝
石器
非法盗掘

石麒麟体长3-4米,高约3米,独角或双角,颈躯修长,四肢跨度极大,作S型扭动。双目圆睁,舌尖上翘,长须垂胸,双翼饰鳞纹与羽翅纹,尾部卷曲至底座。整体雕刻线条刚劲,兼具威猛与灵动,体现了南朝“六法”中的气韵生动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夹纻雪山大士像

南北朝
铜器
民间流失

雪山大士像高约1米,采用夹纻工艺制成,表面漆金彩绘。造像瘦骨嶙峋,肋骨凸显,双目微闭,神态宁静,结跏趺坐于莲台之上。衣纹流畅自然,肌肤贴金,袈裟残留红蓝敷色,展现北朝至隋唐时期佛教苦行像的典型特征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陈璋方壶属

战国
铜器
民间流失

壶体呈方形四面起棱结构,高37.2厘米,通体饰变形龙凤纹与涡纹,镶嵌绿松石形成四方勾连几何花纹。腹部胎壁仅3毫米薄,肩部两侧衔环铺首,方足饰变形凤鸟纹菱形格纹,整体集合镂空、错金银等工艺,金银丝细密如流云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西夏黑釉剔花瓶

瓷器
战争掠夺

1. 材质:粗砂胎,胎色呈浅灰或米黄,施黑釉至近足部,釉面光亮,常有 “泪痕” 或冰裂纹; 2. 装饰:采用 “剔花” 工艺 —— 在施釉的胎体上刻划花纹轮廓,再剔去花纹外的釉层,露出胎色,形成黑釉地、褐胎纹的对比,纹饰多为缠枝牡丹、卷草等,风格粗犷豪放,具游牧民族审美特征; 3. 造型:小...

吉美博物馆 法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南响堂山观音立像

南北朝
石器
非法盗掘

观音立像高近2米,头戴三叶宝冠(正中为化佛),宝缯垂至肘部,发辫披肩。面容清俊,长眉细目,嘴角含笑,颈佩华丽项饰。上身袒露,下着长裙,衣纹贴体如“曹衣出水”,裙带垂至足间,整体线条流畅,展现北齐特有的健硕美学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北响堂山菩萨头

南北朝
石器
非法盗掘

菩萨头像高81.3厘米,头戴残缺宝冠,面部清俊丰润,长眉细目,鼻梁高挺,唇角含微笑。采用典型"曹衣出水"技法,耳垂及下颌线条圆润如金属浇铸,展现北齐特有的"三曲法"体态美学,虽历经千年,釉色仍泛青绿光泽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相关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