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2288 件文物
清雍正白鸟图十二条屏
通宽720厘米,高360厘米,共12扇,每扇宽60厘米。屏心以“百鸟朝凤”为主题:中央凤凰高38厘米,羽翼嵌红珊瑚与红宝石,四周分布108只珍禽(含丹顶鹤、孔雀、鸳鸯等),间以四季花卉(牡丹、莲花、梅花等)。每扇屏额刻雍正御笔“百鸟朝元”篆书款,边框浮雕缠枝莲纹,屏座雕瑞兽衔环
青铜簋
青铜簋又叫做琏。如果是方形的盛饭器,则叫做簠,文献中又称之为瑚。瑚琏即簠簋,常连用,它们都又同时用于宴享和祭祀,而且数量的多少是等级的标志。它多与鼎配套出现,鼎单簋双,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簋……一般平民不得用,拥有簋者定是高官。因此,簠簋便成了高官的代称,古代官员为政不廉时...
鸮纹觯
高19厘米。传河南安阳出土。器呈椭圆形。侈口,设高盖,束颈,垂腹下置圈足。盖面饰对称龙纹,自颈至圈足饰一鸮纹,叶片形角,双目特大,两侧设小耳和倒置龙纹,下为羽翼。鸮的双足设在圈足上,两足间饰外卷角兽面纹。纹饰精致,安排得体。
蟠螭纹壶
青铜礼器,壶体修长,束颈垂腹,通高约45-55厘米(馆方未公开精确数据)。肩部对称设镂空蟠螭纹耳,盖顶作莲瓣造型,兼具祭祀与宴飨功能,壶身满铺浅浮雕蟠螭纹,螭龙无角、卷尾交缠,呈网格状连续分布,典型战国,盖沿饰绹索纹,肩部辅以贝纹带,圈足嵌三角云纹,体现三晋地区青铜工艺特色。
剔红花卉纹香盒
明代剔红花卉纹香盒为典型永乐时期漆器,蔗段式造型,通体黄漆素地雕朱漆花纹。盖面饰十朵山茶(五开五苞),立墙环刻菊、牡丹等花卉,刀法藏锋圆润,纹饰分层错落,底有"大明永乐年制"针划款。其工艺遵循《髹饰录》"藏锋清楚,隐起圆滑"标准,代表中国雕漆技艺巅峰
汉代博局纹铜镜
圆形,圆钮,四叶纹钮座,云气纹缘。双线方格内十二乳钉间刻有十二辰的字样。八枚连弧纹乳钉及博局纹将内区分为四方八极,分别配置:龙与凤鸟、虎与独角兽,朱雀与禽兽,玄武、禽鸟及蟾蜍。各方空间还填以小禽之类,外区铭文:“新有善铜出丹阳,湅(liàn)。尚方佳竟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浮游...
汉代连弧纹铜镜
连弧镜是东汉末期具有代表性的青铜镜文物,其主体为圆形制式,典型器物直径约9.8厘米,镜面配置圆纽与四瓣花纽座,纽座间铸有制作者铭文如"石氏作竟 (镜)"等字样。 器物外缘装饰八内向连弧纹,素宽缘设计凸显汉代铜镜工艺特色。 该类型铜镜作为汉代青铜器第二个发展高峰期的产物,其纹饰布局规整、铭文铸刻规...
牺尊(嵌绿松石)
牺尊为仿生酒器,主体造型为牛形(亦有学者考为犀形),背脊设盖,腹腔中空用于盛酒,颈部流口作注酒用67。通高约40-50厘米(具体尺寸馆方未公开),重量推测8-10千克。通体以阴刻云雷纹为底,兽面纹、卷龙纹等主体纹饰凹槽内嵌片状绿松石,尤以双目、角部、脊背处镶嵌最为密集,部分区域辅以朱砂填彩...
宁懋石室石刻
该建筑仿木构形制,通高1.38米,由五块刻线画石板构成双坡屋顶结构。石室内壁线刻图案包含孝子故事与庖厨场景两大类,其中后壁中央留白处原为供奉墓主夫妇的祭祀位 。线刻技法以流畅精准著称,被视为北魏石刻线画的典范之作
北宋木雕观音像
1. 尺寸:高约 60—90 厘米,呈 “游戏坐” 或站姿; 2. 造型:观音头戴化佛冠,面部圆润,神态温和,身饰璎珞,帔帛随风飘动; 3. 细节:木雕衣纹简洁,以刀刻表现褶皱,彩绘仅残留面部朱砂与衣饰石绿; 4. 保存:木质坚韧,无明显开裂,部分璎珞残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