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2288 件文物

重置
青铜器

唐贴金彩绘佛坐像

石器
非法盗掘

1. 尺寸:通高约 80—120 厘米,结跏趺坐于莲台; 2. 造型:佛陀面相方圆,双目微阖,嘴角含笑,螺发绀青(残留蓝色颜料),肉髻高耸; 3. 细节:身披通肩袈裟,衣纹线条流畅,贴金部分虽剥落但仍显光泽,背光饰火焰纹(残留红、金色); 4. 保存:石质完整,彩绘因氧化呈暗调,金箔残迹集...

吉美博物馆 法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九龙图》

南宋
纸质品
民间流失

《九龙图》描画了九条龙分置于险山云雾和湍急的潮水之中的场景,其九龙形态各异,自右往左依次为: 第一龙,刚刚从岩穴中飞跃而出,头尾毕露,紧抓巨石,翘首以待。 第二龙,仅露头尾,与缭绕的雾气相容,双目斜视,回眸望向第一龙。 第三龙,从岩石上跃起,耳目炯炯正视前方,张牙舞爪,神态凌厉。 第四龙...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敦煌绢画《引路菩萨图》

纸质品
文物盗卖

唐代敦煌绢画经典,以细腻绢本为底,矿物颜料绘就引路菩萨形象。菩萨衣袂飘飘,持莲引导,线条流畅如 “吴带当风”,色彩虽历千年仍部分明艳。融合唐代佛教绘画风格与西域艺术元素,是研究敦煌宗教艺术、唐代绘画技法、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核心文物,承载敦煌文化与历史记忆 。

大英博物馆 英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北齐石雕菩萨像

南北朝
石器
非法交易

1. 整体构成:为 “一佛二弟子二菩萨” 组合造像,含主尊佛像、两侧胁侍弟子、胁侍菩萨,底部带台座,背部有背屏; 2. 菩萨细节:胁侍菩萨头戴宝冠,冠缯垂至肩部,面相清秀,嘴角带亲切微笑,双目微睁,神态温和;身躯略呈 “S” 形扭动,体现北齐菩萨像的灵动特质; 3. 附属元素:台座中央为博山...

吉美博物馆 法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捣练图》(宋摹本)

纸质品
战争掠夺

《捣练图》是中国古代仕女画的重要代表作。是唐代画家张萱的作品。此图描绘了唐代城市妇女在捣练、理线、熨平、缝制劳动操作时的情景。画中人物动作凝神自然、细节刻画生动,使人看出扯绢时用力的微微后退后仰,表现出作者的观察入微。其线条工细遒劲,设色富丽,其“丰肥体”的人物造型,表现出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格。...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河北清凉寺三菩萨壁画

北宋
砖石雕刻
文物盗卖

河北清凉寺三菩萨壁画为寺观宗教艺术瑰宝,以矿物颜料绘于墙体,菩萨造型庄严慈悲,衣饰线条流畅,色彩历经千年仍部分鲜艳。融合宋代(或对应朝代 )宗教绘画风格与民间工艺,是研究中国古代佛教艺术、壁画技法、宗教信仰的关键实物,承载地域文化与历史记忆 。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玉柄形器

玉器
非法盗掘

柄形器整体呈长条状结构,由柄首与柄身组成,柄首多作亚腰形或弧形内收式设计,底部常见短榫状结构 。典型样本如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商后期标本(长10.8厘米)呈现精准的长方体造型,表面雕刻四层凸起莲瓣纹,每层对应器物棱角形成立体装饰效果 。邯郸市博物馆藏品(长16厘米)则保持通体素面,青白色玉质局部钙化...

大英博物馆 英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女史箴图》唐摹本

纸质品
战争掠夺

唐代摹写东晋顾恺之原作的书画珍品,以绢本设色绘就。画面依《女史箴》文分段,绘古代宫廷女性德行故事,线条飘逸如 “春蚕吐丝”,人物神态细腻,传承魏晋绘画风神,是研究早期人物画、书画摹本及古代女性文化的核心文物,艺术与历史价值极高 。

大英博物馆 英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玉凿

新石器时代
玉器
非法盗掘

玉凿,新石器时代—商,长14.2厘米,宽2.9厘米,厚2.3厘米。玉质原为碧绿色,已受沁为褐色。一端有刃,刃部有竖向的打磨痕及磕缺。玉凿来源于生活中的实用器石凿,为小型的砍砸工具。玉凿或为古代的礼仪用器

大英博物馆 英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龙门石窟迦叶头像

石器
文物盗卖

1. 尺寸:高约 40 厘米,仅存头部(颈部有明显盗凿断裂痕迹); 2. 造型:迦叶作老年比丘相,额头布满深刻皱纹,眉骨突出,眼窝深陷,鼻梁高挺,嘴唇微薄,下颌内收,面部肌肉紧绷,呈现 “饱经风霜的苦行僧” 神态; 3. 细节:头发呈螺髻状,顶部略残,双耳肥大(佛教 “福相” 特征),眼部微...

吉美博物馆 法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相关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