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5326 件文物

重置
青铜器

明 沈周 《诗画合璧》

纸质品
战争掠夺

整体形式:该作品呈现为诗画结合的形式,上半部分为书法题诗,下半部分为绘画作品。 书法部分:字迹为沈周所书,字体遒劲有力,笔画圆润流畅,体现了沈周深厚的书法功底。题诗内容与绘画主题相互呼应,增添了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韵味。书法布局疏密得当,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和谐统一。 ...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霁红釉盘

瓷器
民间流失

以 “敞口、浅弧腹、圈足” 为标准形制,少数为 “折沿盘” 或 “撇口盘”,整体比例协调,线条圆润流畅。常见口径 15-25 厘米(实用器为主),大型赏盘(口径 30 厘米以上)较少见。盘口沿打磨光滑,多为 “圆唇”,盘壁弧度均匀,圈足修足规整,呈 “泥鳅背” 状(足底边缘圆润如泥鳅脊背),足底...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玛瑙俏色巧雕蛐蛐纹鼻烟壶

石器
民间流失

选用优质天然玛瑙,质地细腻温润,透明度适中,常见红、黄、白、褐等天然色泽交织(玛瑙因形成过程中矿物成分差异,会自然形成多色层理或斑块,为 “俏色巧雕” 提供基础)。部分精品玛瑙还带有天然的缠丝纹理,与雕刻纹样相互映衬,提升了器物的自然美感。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磁州窑黑釉凸线纹罐

北宋
瓷器
民间流失

常见直口、圆唇、短颈而直,腹鼓似倭瓜,斜肩,肩颈两侧粘烧双耳的造型。也有部分罐为丰肩鼓腹下收,腹呈扁圆状,圈足露胎的样式。整体造型简洁大方,具有北方民窑瓷器的质朴风格。主要采用沥线装饰工艺,在胎体成型之后,将白色化妆土盛于袋中,袋开小口,挤压使之粘于胎体,形成凸起的线条,俟干燥后再罩釉。由于黑釉...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青花八仙人物纹盘

瓷器
民间流失

以 “盘” 为核心形制,常见规格为口径 15-30 厘米(中小盘为主,大盘较少),多为敞口、浅弧腹、圈足(圈足高度随时期变化,早期略高、中期矮浅、晚期粗率),部分官窑或精品盘底足会做 “泥鳅背”(边缘圆润光滑)处理,胎质坚致,上手手感厚重(康熙时期尤甚)。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青花人物故事纹盘

瓷器
民间流失

盘壁弧度柔和,底足多为 “圈足”,修足规整,足墙较矮,足底光滑(官窑多为 “泥鳅背” 足,即足底边缘圆润如泥鳅背);盘径常见 20-30 厘米(实用器),也有 40 厘米以上的大型赏盘(宫廷陈用)。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玉雕坐佛像

玉器
民间流失

:佛首呈 “方圆饱满” 之形,符合清代 “富态庄重” 的审美取向。头顶 “肉髻”(佛教造像中象征佛陀智慧的重要标识)隆起饱满,表面以细密均匀的阴刻线雕琢 “螺髻发式”,螺髻排列规整有序,部分精品还会通过深浅刻痕区分螺髻层次,立体感极强;面庞线条柔和,眉弓平缓,双眼微阖呈 “垂眸状”,目光悲悯温和...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龙泉窑青瓷罐

南宋
瓷器
民间流失

南宋龙泉窑青瓷罐整体造型多呈现出 “规整饱满、温润雅致” 的风格,常见器型为直口、短颈、圆肩、鼓腹,下腹逐渐内收,底部多为圈足,部分小型罐也有平底样式,整体比例协调,线条流畅柔和,无过多繁复装饰,尽显宋代 “简约尚雅” 的审美特质。器物胎体质地致密,胎色以 “灰白胎” 为主,部分优质作品胎色更趋...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宣德款鬲式炉

铜器
民间流失

清代仿品以 “黄铜” 为主要原料(康熙、雍正时期的精品会掺入少量锡、铅以模拟宣德风磨铜的温润质感),胎体厚重扎实,上手分量沉坠 —— 胎壁厚度多为 0.6-1.2 厘米,三足与炉身衔接处胎质更厚,避免使用中变形,体现清代工匠对 “实用性” 的考量。胎色初铸时多呈深黄色或栗褐色,经长期使用与氧化后...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宣德款象耳炉

铜器
民间流失

清代仿品多以 “黄铜” 为原料(部分康熙、雍正时期的精品会掺入少量锌、锡以模拟宣德风磨铜的质感),胎体厚重坚实,上手分量足 —— 因清代工匠注重 “仿其神”,故胎壁厚度多接近宣德本朝器物(约 0.5-1 厘米),避免了后世轻飘的弊病。胎色多呈深栗色或暗红色,长期使用后会形成温润的 “包浆”,包浆...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相关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