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5326 件文物

重置
青铜器

红釉长颈瓶

瓷器
民间流失

常见的有胆式瓶造型,直口,方唇,长颈,溜肩,垂腹,圈足略微外撇。也有一些造型较为独特,如瓶口呈莲花形,瓶颈两侧有耳饰的设计。整体造型线条流畅,在端庄稳重中透露出含蓄的优雅,体现了雍正时期独特的审美意趣。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青花花卉纹盘

瓷器
民间流失

常见的有撇口、浅壁、塌底、圈足的形制,如故宫博物院藏的明万历青花开光花鸟纹盘,高 3.7 厘米,口径 21 厘米,足径 14 厘米。也有葵口折腰的造型,如河南博物院藏的明青花花鸟纹瓷盘,高 5.5 厘米,口径 28.5 厘米,底径 15.7 厘米,其敞口,口沿外撇,口下斜直内收,中部折腰,下腹略...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狼纹青铜车马饰

战国
铜器
民间流失

目前公开资料中,明确为狼纹的青铜车马饰较少,宁夏固原博物馆藏有一件狼纹银箔车饰。若为青铜质地的狼纹车马饰,推测其可能采用浮雕或透雕工艺,将狼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狼可能呈现出奔跑、扑咬等姿态,以体现其勇猛的特质。纹饰线条可能简洁流畅,具有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纹饰的典型风格,也可能会与其他几何纹、云...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象牙拍板

象牙器
民间流失

一般呈长方形,上窄下宽,两端均为方首,中间随形弯曲。不同的象牙笏板尺寸略有差异,如河南焦作市博物馆收藏的两件明代象牙笏板,一件长 45 厘米、上端宽 5.2 厘米、下端宽 9.4 厘米,另一件长 54.2 厘米、上端宽 4 厘米、下端宽 6.2 厘米,两件厚度均为 0.6 厘米。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豇豆红釉柳叶瓶

瓷器
民间流失

釉面并非均匀一色,而是呈现 “深浅交织” 的渐变感 —— 主体为柔和的淡粉红色,其间点缀深红(称 “晕散”)、浅绿(称 “苔点绿”),红色如晚霞映水,绿色似春草凝露,反差中透着雅致,是铜红釉在窑火中自然窑变的结果,无法人工精准控制。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铜鎏金龙纹环

铜器
民间流失

体多为正圆形,直径常见 5-10 厘米(佩环较小,约 5-7 厘米;礼器环较大,约 8-10 厘米),环身横截面呈 “扁圆形” 或 “半圆形”(少数为方形),边缘打磨光滑,无尖锐棱角,便于手持或穿系。佩环(用于组玉佩组件):环体一侧常铸有 “小穿孔”(直径约 0.5-1 厘米),可穿绳或连接其他...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白釉玲珑瓷碗

瓷器
民间流失

乾隆时期的白釉玲珑瓷碗以 “实用与雅致兼具” 为核心设计理念,造型多遵循宫廷用瓷的规整范式,常见经典形制为敞口、深弧腹、圈足(部分为 “玉璧底” 或 “泥鳅背圈足”),少数有折沿、浅腹等变体。 体线条流畅圆润,口沿轻薄却无变形,腹壁弧度均匀过渡,圈足切削规整,足底光滑细腻(俗称 “糯米底”),...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仕女陶俑

瓷器
民间流失

初唐时期的仕女俑受魏晋南北朝审美影响,身材修长匀称,腰部纤细,给人以亭亭玉立之感。盛唐时期则逐渐变得丰腴饱满,呈现出雍容华贵之态,多为高髻、细颈、削肩,造型生动写实。中晚唐时期,仕女俑体型虽大但略显臃肿,姿态中透露出倦怠和萎靡。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粉彩花鸟纹盘

瓷器
民间流失

常见敞口、弧壁、圈足的形制,也有折沿、浅腹等造型。盘的整体线条流畅,器型规整,比例协调,给人以端庄典雅之感。如北京艺术博物馆藏的清雍正景德镇窑粉彩花蝶纹盘,口径 15.2 厘米、底径 9.5 厘米、高 3.3 厘米,敞口、圆腹、圈足,造型简洁大方。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木雕拍板

木器
民间流失

通常由数片木板组成,因使用目的不同,板的数量不一致,常见的有三片、五片、六片等。如故宫博物院藏清代紫檀木拍板由三块木板组成,长 26 厘米,宽 6 厘米,以绒绳穿系在一起。而沈阳故宫博物院的清檀木彩绘大拍板则由六板组成,板上部均有二孔,用黄绒绳贯穿。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相关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