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3304 件文物
饕餮纹鼎
1972年出土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朱马嘴商代遗址的青铜礼器,该鼎通高61厘米,重17.4公斤,造型为折沿、立耳、柱足中空,器身以细阳线勾勒饕餮纹为主要装饰。纹饰分布于颈部与足部,腹下部设置扉棱,整体保留商代晚期青铜器粗犷古朴的铸造特征。作为泾水中游地区商文化的代表性器物,其饕餮纹饰与《吕氏春秋》...
鸟形盖盉
春秋前期青铜盛酒器(盉),功能为调和酒味浓淡,兼具温酒作用,通高29.1厘米,口径14.6厘米,重4.4公斤;器身呈罍形,侈口圈足,属中型礼器12。鸟(或龙)扬颈展翼,翼间铸铭文,尾翼设环纽以链条连接器鋬(现链条缺失),一侧伸出细长龙首流管,另一侧为龙首鋬,体现春秋青铜器对动态生物的写实化...
工笔重彩佛像
共3幅,为巨大的工笔重彩佛像画,画面应极为精美,色彩鲜艳,人物形象生动,展现了清代宫廷绘画的高超技艺。画上有清晰的乾隆鉴赏御印,表明其曾为皇家收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明宣德青花缠枝莲纹碗
1. 尺寸规格:常见口径一般在 15 - 25 厘米左右,高度约 6 - 10 厘米(不同器物略有差异 ),碗口多为撇口,深腹,圈足 ; 2. 主体纹饰:碗内壁口沿常饰一周弦纹,碗心绘折枝花卉或莲瓣纹。外壁以青花绘制缠枝莲纹,莲花形态饱满,花瓣层次丰富,缠枝线条流畅自然,富有动感 ; 3. ...
兕觥
商晚期青铜盛酒器,属仿生动物造型礼器(兕即犀牛类瑞兽),兼具祭祀与宴饮功能,通高未公开(参考同馆虎卣35.7cm推测属中型器),椭圆形腹,圈足承托,带盖与流鋬。盖作带角兽首形,流(倾酒口)与鋬(把手)分置两端,兽角、双目及獠牙以高浮雕突出,腹部浑圆象征兕体。盖面饰雷纹衬底的浮雕兽面,腹部主...
北方青瓷
主体造型:圆腹,长颈,带流口和执柄,流口略微上扬,执柄弯曲便于握持,造型较为圆润饱满,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美观性; 釉色外观:整体呈青白色釉面,釉色相对均匀,可能有细小的开片现象(肉眼观察不清晰,需借助放大镜等工具确认 ),釉面有岁月留下的细微磨损痕迹。未见明显纹饰装饰,以素面为主。
战国青铜错金带钩
典型器物呈长条弧形,钩首细长如鸟喙(茶陵出土者宽6.5厘米),器身错金银丝构成云纹或几何图案,部分嵌绿松石。钮部多圆形,表面鎏金或错银,如宝丰县藏鎏金龙纹带钩钩首饰小龙头
明代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
炉高约16厘米,造型为圆形,敞口,束颈,鼓腹,圈足。颈部两侧饰象首耳,象鼻自然下垂为耳柄,憨态可掬。炉身以蓝色珐琅为地,用铜丝掐成缠枝莲纹,花瓣饱满,枝叶流畅,填以红、黄、白等色珐琅釉,色彩艳丽,光泽温润。底部有“景泰年制”款,体现了明代掐丝珐琅工艺的精湛水准
螭纹方炉
通高20.2厘米,重3.8千克,属中型礼器,双层设计——上层容器壁饰螭纹与鸟纹,下层炉膛设对开双门,门旁各有一完整人形守卫(非断足刖人)。容器四角各置一圆雕顾虎(回首姿态),基座另设四虎承托,形成“八虎拱卫”的立体布局。全球同类型方炉存世不足十件,此器为东亚地区唯一完整保存的“虎足...
东周玉璧(谷纹)
典型东周谷纹玉璧呈扁平圆形,中央穿孔(孔径小于边宽),青玉质地多见,表面满布凸起的螺旋状谷纹,排列细密似旋涡,内外缘常饰弦纹镶边。如战国谷纹青玉璧直径15.6厘米,黄褐色沁痕与玻璃光泽并存,谷纹颗粒饱满,阴刻线转折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