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3178 件文物
南宋龙泉窑双龙耳直壁瓶(棒槌瓶)
龙泉窑双鱼耳瓶,年代:南宋,尺寸:高17.6厘米,口径7.2厘米,底径7.1厘米。棒槌形,平口上翘、高颈、斜折肩、筒腹、下部微敛、圈足内挖。底部施釉,圈足刮釉规整。露胎呈橘红色。胎质显疏松,施青釉,通体生烧,呈米黄色。口沿至耳部有局部的粉青色。颈部塑对称双鱼耳。造型古朴典雅。
元青花鱼藻纹折沿瓷盘
折沿,弧腹,矮圈足。器形硕大,胎体厚重,胎质致密。盘内外施白釉,釉质光亮莹润,砂底无釉,足边微泛火石红。
南宋龙泉窑胆瓶
器身由小盘口、筒形长颈、溜肩、圆腹、圈足五部分构成,最大腹径8.5厘米,足径5.6厘米。整体轮廓线自口沿至足底一气呵成,长颈与圆腹比例达到1:1.03,形成"垂胆"式平衡美学]。釉面呈现青绿色调,釉层厚度达0.5毫米,釉面开片细密均匀 。 圈足修胎规整,足墙高度0.8厘米,足端露胎处可见典型火...
漆胡瓶
中国唐8世紀正仓院宝物,这是《国家珍宝帐》中记载的胡瓶,是圣武天皇的遗物。胡瓶器腹鼓起,有把手,这一造型来自波斯萨珊王朝。器盖似鸟兽,通过银链与把手相连。黑漆表面饰以银,纹饰表现了花草繁茂的原野上奔驰的鹿和飞舞的鸟。
南宋官窑洗
宋官窑龙纹圆洗为南宋初年郊坛官窑烧制的青瓷洗,属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出自乌龟山郊坛官窑。其器型呈直壁微撇、平底宽圈足,高5.6厘米,口径19.5厘米,通体施灰青色厚釉,釉面布满开片纹,口沿镶铜口,圈足露褐胎,形成“紫口铁足”特征
白琉璃碗
白琉璃碗产自萨珊王朝(224-651年),约公元6世纪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日本。其独特的龟甲纹设计采用六角形凹透镜阵列工艺,通过热、冷两步加工制成:先吹塑厚壁玻璃坯体,冷却后精细磨刻蜂巢状纹样。这种设计利用光学原理,使碗壁在不同角度下呈现凸凹视错觉,注入液体后更会产生霓虹般的光影变化,体现了...
宋代建阳窑曜变天目茶碗
曜变天目茶碗,中国南宋时期(12-13世纪)建窑烧造的瓷器。 [3]现在世界仅存的三件传世宋代曜变天目茶碗分别收藏在日本的静嘉堂、藤田美术馆和大德寺龙光院,被列为日本国宝,每十年展出一次。 收藏于日本京都大德寺龙光院的曜变天目茶碗,口径12.1厘米,足径3.8厘米,高6.6厘米。收藏于静嘉堂文库...
北宋耀州窑牡丹纹瓷杯
该碗为敞口造型,口径达24厘米(另有记载23.3厘米 ),弧腹自然过渡至圈足,足径6.4厘米。高7.9厘米(另有记载7.5厘米)。器壁薄而坚硬,圈足旋削规整利落,整体比例协调,呈现出北宋瓷器典雅端庄的审美特征。足底露胎处可见细腻的香灰色胎质,与青釉形成鲜明对比
金铜水瓶
正仓院是日本奈良东大寺内建于8世纪奈良时代的皇家宝库,专门保管皇室和寺院珍贵文物。其收藏的9000余件文物中,金铜水瓶是唐代传入日本的代表性金属器皿之一,属于“唐代传入日本之中华精致文物”类别。这些文物多通过遣唐使、贸易或皇室馈赠等途径传入,见证了盛唐时期中日文化交流的盛况
唐代海砚纹铜镜
唐代是中国铜镜制造的鼎盛时期,其纹饰融合了本土与外来文化元素,出现了花鸟、瑞兽、人物故事等题材。海砚纹铜镜以其精湛的铸造工艺和独特的纹饰设计,被视为唐代铜镜中的重要品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