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5326 件文物

重置
青铜器

汉代陶仓

东汉
陶器
民间流失

整体呈圆筒状, 上窄下宽(或有收分 ), 顶部为小口(便于装粮食 ), 有的口部有简单的沿边, 腹部有几道弦纹(凸起的线条 )装饰, 底部有三足(兽蹄形足常见, 虽因岁月侵蚀, 足的细节难清晰辨认, 但能看出支撑结构 ), 造型简洁实用, 模拟现实中储存粮食的仓廪形态, 体现汉代 “事死如事生”...

洛杉矶县立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汉代陶博山炉

东汉
陶器
民间流失

整体分炉盖、炉身、承盘三部分 。炉盖呈山峦状(博山炉典型特征, 模拟海上仙山 “博山” ), 上面有镂空雕刻, 展现出峰峦、 洞穴、 神兽等(因陶质及岁月侵蚀, 细节难清晰辨识,但能看出山峦轮廓与镂空设计 ), 点燃香料后, 烟气可从镂空处飘出, 营造 “仙气缭绕” 氛围; 炉身多为柱状, 连接...

洛杉矶县立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钧窑月白釉紫斑鸡心罐

北宋
陶器
民间流失

该钧窑瓷器敛圆口,深腹,弧壁,腹底内收,下有小圈足,因形状如鸡心而得名。除足底外,满施天蓝釉,釉层丰厚、质地浮浊、莹润,上有窑变紫斑映衬。

大英博物馆 英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测试1

春秋
陶器
战争掠夺

本品高7.0 口径12.6。此茶碗内外涂满了漆黑的色釉,只有圈足附近露出胎体。漆黑底色映衬下,银色斑点赫然浮现。它的美在于形似油珠的斑点,“油滴”之名由此得来。胎质厚实、坚致,胎土经过精心淘洗,质地细腻,但相比于一些南方的白瓷,建窑油滴天目的胎体显得较为粗糙,这也是其独特的质感之一。

九州国立博物馆 日本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孔雀戗金经匣

木器
民间流失

戗金为一种装饰技法,指在器物表面刻划出纹样凹槽后,填入金箔、金粉或金泥的工艺,日本称“沈金”,主要用于漆器、金属器或木器的表面装饰。本品长方形,盖盝顶式,与匣身上下扣合,盖以及二横长侧面均饰以对置状孔雀,而二短侧面则见鹦鹉一对以及云纹,各侧面缘部施牡丹卷草纹。

九州国立博物馆 日本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冯子振墨迹“与放牛光林语”

纸质品
战争掠夺

本品纵33.4横88.7。书写于纸张之上,纸张呈现出古朴的浅褐色,带有岁月沉淀的质感,历经数百年仍保存相对完好,能看出纸质较为坚韧,虽有自然的磨损痕迹,但不影响整体观感,尽显古旧韵味。采用行书字体书写,笔势灵动流畅,笔画粗细变化自然,体现出冯子振行书的洒脱与豪放。字体大小错落有致,字与字、行与行...

九州国立博物馆 日本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法花莲鹭纹盖罐

瓷器
民间流失

本品口径20.0 腹径34.6 底径21.9 通高47.5。此法华罐烧制于中国明代,蓝釉做底,罐身纹饰以莲花纹为核心,缀以波浪纹和白鹭纹。莲花纹中的花等部分纹饰施“白檀涂”工艺,即在素坯上贴金银箔(或涂绘泥金、泥银),其上罩以浅棕色透明釉。

九州国立博物馆 日本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大慧宗杲 尺牍

南宋
纸质品
民间流失

本品面积为37.9×65.5。字体为行书,笔画灵动洒脱,有宋代书法尚意的风格,笔势连贯自然,体现其书写时的随性与禅意,字里行间透出独特的气韵,展现宋代禅僧书法的风貌 。作为尺牍,记录相关交往、事务等内容,对研究大慧宗杲的人际交往、宋代禅宗寺院活动及僧人间交流等有重要意义,是了解宋代禅宗文化、社会...

东京国立博物馆 日本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了庵清欲 法语

纸质品
民间流失

本品面积为27.9×73.9。从字体上看,此作属于行书,笔画流畅自然,用笔富有变化。起笔、收笔以及转折处能看出书法家较为娴熟的用笔技巧,线条既有一定的力度感,又不失灵动性,体现了元代书法尚意的审美倾向, 展现出书法家独特的艺术个性与书写功底。作为禅宗法语,其内容是了庵清欲对佛法、修行等相关见解的...

东京国立博物馆 日本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与无隐元晦法语

纸质品
民间流失

本品面积为32.7×102.4。整体书法为行书字体,用笔流畅自然,笔画粗细变化丰富,富有节奏感。线条刚柔相济,既有劲健挺拔之处,又不乏婉转灵动之态,展现出元代书法尚意的风格特征,同时还保留了一定的晋唐书法韵味。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布局较为疏朗,给人以空灵之感。虽字字独立,但通过笔画的呼应、笔势的...

东京国立博物馆 日本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相关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