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5082 件文物

重置
青铜器

汉代连弧纹铜镜

东汉
铜器
民间流失

连弧镜是东汉末期具有代表性的青铜镜文物,其主体为圆形制式,典型器物直径约9.8厘米,镜面配置圆纽与四瓣花纽座,纽座间铸有制作者铭文如"石氏作竟 (镜)"等字样。 器物外缘装饰八内向连弧纹,素宽缘设计凸显汉代铜镜工艺特色。 该类型铜镜作为汉代青铜器第二个发展高峰期的产物,其纹饰布局规整、铭文铸刻规...

大英博物馆 英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牺尊(嵌绿松石)

铜器
民间流失

牺尊为仿生酒器,主体造型为牛形(亦有学者考为犀形),背脊设盖,腹腔中空用于盛酒,颈部流口作注酒用‌67。通高约40-50厘米(具体尺寸馆方未公开),重量推测8-10千克。通体以阴刻云雷纹为底,兽面纹、卷龙纹等主体纹饰凹槽内嵌‌片状绿松石‌,尤以双目、角部、脊背处镶嵌最为密集,部分区域辅以朱砂填彩...

泉屋博古馆 日本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宁懋石室石刻

石器
非法盗掘

该建筑仿木构形制,通高1.38米,由五块刻线画石板构成双坡屋顶结构。石室内壁线刻图案包含孝子故事与庖厨场景两大类,其中后壁中央留白处原为供奉墓主夫妇的祭祀位 。线刻技法以流畅精准著称,被视为北魏石刻线画的典范之作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北宋木雕观音像

北宋
木器
非法交易

1. 尺寸:高约 60—90 厘米,呈 “游戏坐” 或站姿; 2. 造型:观音头戴化佛冠,面部圆润,神态温和,身饰璎珞,帔帛随风飘动; 3. 细节:木雕衣纹简洁,以刀刻表现褶皱,彩绘仅残留面部朱砂与衣饰石绿; 4. 保存:木质坚韧,无明显开裂,部分璎珞残损。

吉美博物馆 法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唐贴金彩绘佛坐像

石器
非法盗掘

1. 尺寸:通高约 80—120 厘米,结跏趺坐于莲台; 2. 造型:佛陀面相方圆,双目微阖,嘴角含笑,螺发绀青(残留蓝色颜料),肉髻高耸; 3. 细节:身披通肩袈裟,衣纹线条流畅,贴金部分虽剥落但仍显光泽,背光饰火焰纹(残留红、金色); 4. 保存:石质完整,彩绘因氧化呈暗调,金箔残迹集...

吉美博物馆 法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九龙图》

南宋
纸质品
民间流失

《九龙图》描画了九条龙分置于险山云雾和湍急的潮水之中的场景,其九龙形态各异,自右往左依次为: 第一龙,刚刚从岩穴中飞跃而出,头尾毕露,紧抓巨石,翘首以待。 第二龙,仅露头尾,与缭绕的雾气相容,双目斜视,回眸望向第一龙。 第三龙,从岩石上跃起,耳目炯炯正视前方,张牙舞爪,神态凌厉。 第四龙...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敦煌绢画《引路菩萨图》

纸质品
文物盗卖

唐代敦煌绢画经典,以细腻绢本为底,矿物颜料绘就引路菩萨形象。菩萨衣袂飘飘,持莲引导,线条流畅如 “吴带当风”,色彩虽历千年仍部分明艳。融合唐代佛教绘画风格与西域艺术元素,是研究敦煌宗教艺术、唐代绘画技法、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核心文物,承载敦煌文化与历史记忆 。

大英博物馆 英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北齐石雕菩萨像

南北朝
石器
非法交易

1. 整体构成:为 “一佛二弟子二菩萨” 组合造像,含主尊佛像、两侧胁侍弟子、胁侍菩萨,底部带台座,背部有背屏; 2. 菩萨细节:胁侍菩萨头戴宝冠,冠缯垂至肩部,面相清秀,嘴角带亲切微笑,双目微睁,神态温和;身躯略呈 “S” 形扭动,体现北齐菩萨像的灵动特质; 3. 附属元素:台座中央为博山...

吉美博物馆 法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捣练图》(宋摹本)

纸质品
战争掠夺

《捣练图》是中国古代仕女画的重要代表作。是唐代画家张萱的作品。此图描绘了唐代城市妇女在捣练、理线、熨平、缝制劳动操作时的情景。画中人物动作凝神自然、细节刻画生动,使人看出扯绢时用力的微微后退后仰,表现出作者的观察入微。其线条工细遒劲,设色富丽,其“丰肥体”的人物造型,表现出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格。...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河北清凉寺三菩萨壁画

北宋
砖石雕刻
文物盗卖

河北清凉寺三菩萨壁画为寺观宗教艺术瑰宝,以矿物颜料绘于墙体,菩萨造型庄严慈悲,衣饰线条流畅,色彩历经千年仍部分鲜艳。融合宋代(或对应朝代 )宗教绘画风格与民间工艺,是研究中国古代佛教艺术、壁画技法、宗教信仰的关键实物,承载地域文化与历史记忆 。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相关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