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5072 件文物
玉斧
该器物材质多选用青玉、岫岩玉等,表面常见中部隆起及风化沁色,采用磨制、管钻等技术加工 。考古发现如山东龙山文化穿孔玉斧、新疆楼兰玉斧等实证显示,其实用器特征包括刃部使用痕迹与复合装柄设计,而礼仪用器则表现为无使用痕、纹饰精细及墓葬随葬现象 。
北宋汝窑青釉盏托
北宋汝窑青釉盏托,为北宋宫廷御用茶具珍品,出土于河南宝丰清凉寺窑址。其造型简洁雅致,呈高圈足折沿盘状,中央凸起圆形托台,部分饰莲瓣纹,兼具实用与美感。通体施天青釉,釉色如雨后青天,温润似玉,带冰裂纹开片。采用裹足支烧工艺,圈足留芝麻状支钉痕。它承载宋代雅致茶道文化,体现文人 “清雅” 追求,是汝...
隋汉白玉阿难像
1. 尺寸:通高约 120 厘米,立像,通体由整块汉白玉雕琢; 2. 造型:阿难身着通肩袈裟,双手合十于胸前,站姿端正,头部微低,面部饱满,眉目清秀,嘴角带浅笑,尽显弟子的恭顺虔诚; 3. 细节:袈裟衣纹呈 “U” 形密集排列,线条流畅,衣料质感通过阴刻线条表现,底座为莲台(部分残缺); ...
北齐法界人中像
北齐(550-577年)佛教造像,佛衣刻绘须弥山、飞天等法界图像 "曹衣出水"式衣纹,贴金彩绘工艺(青金石、朱砂) 现存于响堂山石窟(残件)及欧美博物馆(纳尔逊美术馆藏完整像)
鱼形玉佩
板状体玉鱼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商代形成直条形、弧状形、扁圆形三类基本形制 。直条形玉鱼口部多有横向穿孔,背鳍以阴刻网格纹装饰,弧状玉鱼常与璜形制结合,尾端分叉且嘴部带悬挂孔 。妇好墓出土的75件玉鱼中,标本M5:1103采用"臣"字眼造型并保留红山文化钻孔工艺 西周时期出现璜形鱼身玉佩,中国...
有领玉璧
领玉璧是金沙遗址出土的商周时期典型玉礼器,其最大特征为圆孔周缘凸起形成玉领,常见尺寸为直径16.9厘米、孔径6.25厘米、领高3.57厘米 。该器物采用透闪石玉材制作,器表常呈现红褐色、米黄色、黄褐色与青灰色相间效果,器体打磨精细并饰有同心圆圈弦纹
商代龙形玉佩
商龙纹玉佩 呈淡黄色,体扁薄,正面浅浮雕正视盘龙纹。 龙首有蘑菇形角。 宽鼻,露齿。 背缘刻有脊骨纹。 一足,分四爪。 反面光素,斜钻两穿带孔。 古代以龙鱼皆属鳞虫水物,又有龙鱼互变的神话,因之,该龙身又出一鱼尾。 商龙纹玉佩是一件商代的玉器文物。 经过商周上千年社会的缓慢演变,青铜器中螭龙和凤...
青铜双羊尊
商代青铜双羊尊是晚商时期(约公元前13-11世纪)极具代表性的青铜礼器,其独特造型由两只相背而立的卷角羊合抱筒形尊体构成,通高约45厘米。双羊造型写实生动,羊首高昂,弯曲的大角饰有细密云雷纹,双目圆睁呈"臣"字形,颈部及尊腹满布三层纹饰:上部为夔龙纹带,中部主体为浮雕饕餮纹,下部衬以蕉叶纹与鳞纹...
景德镇窑五彩人物故事图棒槌瓶
景德镇窑五彩人物故事图棒槌瓶,为康熙年间精品,高24.5厘米,口径6.7厘米,底径7厘米。瓶身以釉上五彩瓷绘制,图案取材于水浒故事,人物形象生动传神,色彩丰富艳丽。底足胎土洁白细嫩,展现出康熙民窑五彩的高超技艺,是瓷器收藏中的佼佼者。
青铜车軎
车軎是西周时期用于固定车轴的青铜构件,2015年出土于陕西省周原遗址的车马坑,其车軎、车辖、衡饰均镶嵌有绿松石。 该部件与车辖、衡饰等共同构成马车制动系统,表面镶嵌的绿松石装饰工艺在西周车器中极为罕见。 作为西周顶级豪华马车的组成部分,其青铜轮牙分段铸造工艺对研究西周车制演进具有重要实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