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2193 件文物
明官员夫妇容像
明代肖像画注重“形神兼备”,画中人物面容刻画细腻(如面部轮廓、神态的写实感),同时服饰纹样(如官服补子、凤冠纹饰)采用程式化的工笔勾勒,线条工整、色彩浓郁(红、黑为主色调,符合礼制庄重感),体现了“写实为体、规范为用”的肖像画传统。 乌纱帽的形制、补子的纹样(虽未明确,但明代补子多为禽鸟、走兽...
青铜矛(或箭)头
这是一件中国商周时期(约公元前 1200 - 前 1100 年)的青铜矛(或箭)头,长 27.9 厘米,为古代兵器。器物以青铜为材质,整体呈三角形,作为矛或箭的锋刃部分,兼具实战功能与武器造型的实用性,展现了商周时期青铜兵器铸造的规范化与功能性特征,是当时军事装备与青铜手工业发展的物质体现。
掐丝珐琅龙纹瓶
高度,含颈部立体龙纹,整体约 35 - 45 厘米腹部宽度,圆腹直径约 15 - 22 厘米。口径与底径:口径窄,约 5 - 8 厘米。底径因圈足设计,约 8 - 12 厘米。制胎:选铜为胎(清代多用纯铜,质地坚韧易塑形 ),经捶打、裁剪、焊接,制成“细长颈 + 圆腹 + 圈足”造型,打磨光滑做...
藏传佛教唐卡
这是一幅藏传佛教唐卡,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绘制而成。画面中心通常是佛塔或佛殿建筑,周围环绕着众多神祇、护法等形象,还描绘了山峦、祥云等自然景观 。唐卡周边的装裱采用了带有精美花纹的丝绸织物,色彩以金黄色为主, 底部的装饰图案融入了龙纹等元素,彰显出华贵庄重之感。 画师运用精湛的线条勾勒,将...
清代缂丝花鸟纹团扇
扇面采用缂丝工艺,以“通经断纬”的技法织就花鸟图案。缂丝过程中,需根据图案颜色不断变换纬线,使得画面色彩过渡自然、层次丰富,呈现出栩栩如生的效果。每一处细节都彰显出匠人的精湛技艺和耐心,体现了缂丝工艺独特的艺术魅力。 除缂丝外,扇面可能还运用了珠宝、玉石等进行点缀装饰,增添华丽之感。扇柄部分装...
佛教舍利塔
整体高度在 60 - 100 厘米左右,给人庄重、肃穆之感。宽度与厚度:底部的塔基部分是整个塔最宽的地方,呈现出多边形结构,每一边长度估计在 20 - 30 厘米左右,整个塔基部分横向跨度可能在 40 - 60 厘米 ,从底部向上逐渐收窄。 整体造型由下至上,塔基部分较为宽大厚重,层层堆叠,装...
铜鎏金摩利支天菩萨像
造像主体为菩萨形象,头戴繁复华丽的宝冠,冠上装饰有珠宝纹饰,细节精致;面部多为多面造型(常见为三面或多面),象征其“能见一切处”的神力;背后有巨大的羽翼状装饰,羽翼线条流畅、层次分明,极具视觉冲击力,是其最显著的识别标志之一。菩萨身姿挺拔,身披璎珞、飘带等饰物,衣纹雕刻细腻,线条自然下垂,展现出...
“天后宫”铭铜塔式香炉
采用铜质铸造,整体呈塔式造型,分层设计模仿传统塔楼结构,既符合焚香时烟气上升的实用需求,又融入建筑美学。炉身可能带有镂空纹饰或雕刻细节,既保证通气散香,又展现出工匠对形态与功能的协调能力,体现清代铜器铸造的成熟技艺。 “天后宫”铭文不仅是身份标识,字体雕刻规整,可能搭配祥云、花卉等传统纹样,纹...
万历年间青花盘
硬瓷为材质,采用釉下青花工艺,以钴料绘制纹饰,釉面有一定风化。造型上,盘腹浅而微弧,腹部上方的盘壁向外倾斜,形成宽而扁平的口沿,口沿呈叶状边缘。盘心绘有荷塘鸭戏图,鸭子依偎于莲池旁,生动自然;口沿被划分为四组对称的装饰纹样,两两相对;盘外壁则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简化的开光、带状纹及流苏纹,风格简约...
铜带扣(错金嵌绿松石)
这是一件汉代(公元前 206 年 - 公元 220 年)的青铜带扣,长 22.2 厘米,为服饰配件。器物以青铜为材质,整体呈弧形,向钩部逐渐收窄,钩部为动物头部造型。带扣表面有程式化图案,图案经镂空处理后镶嵌绿松石,同时青铜表面还以错金工艺进行装饰,纹饰与镶嵌材料相互映衬,既展现了精湛的金属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