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2341 件文物
乾隆御题诗碧玉插屏
碧玉御题诗插屏长35.5厘米,宽16厘米,墨绿玉质琢磨匀薄,一面阴刻隶书乾隆御制诗“东郭还西墅,山家接水邨”,字口填金;另一面浮雕田园屋舍与农夫耕作场景,木座雕螭龙纹,整体融合诗书画印,尽显乾隆时期“文治”与宫廷玉作精工
清代点翠新娘头饰
1. 尺寸:高约 15 - 25 厘米,宽约 10 - 20 厘米(因新娘头饰造型多样,为大致范围 ); 2. 造型:以金属为胎,做成凤冠、额饰等形态,上面点翠装饰出花鸟、云纹等图案,可能镶嵌珍珠、宝石; 3. 细节:翠羽粘贴整齐,色彩艳丽(虽历经岁月,蓝绿色仍有留存 ),金属胎有錾刻花纹;...
元青花缠枝莲纹盘
盘心绘缠枝莲纹,内外壁饰卷草、海浪等辅助纹饰。青花使用进口"苏麻离青"料,发色蓝艳带铁锈斑,釉面莹润,胎质洁白坚致,底足无釉露火石红,为元代外销瓷精品。
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唐摹本
作品描绘女范事迹,有汉代冯媛以身挡熊,保护汉元帝的故事;有班婕妤拒绝与汉成帝同辇,以防成帝贪恋女色而误朝政的故事等。其余各段都是描写上层妇女应有的道德情感,带有一定的说教性质。
明代黄花梨圈椅
1. 形制:圈椅靠背、扶手连成弧形,座面为方形,下有壸门券口; 2. 细节:木纹清晰,有鬼脸纹特征,扶手末端略向外撇; 3. 保存:木面有包浆,局部有使用磨损,无结构损坏。
钧窑天蓝釉紫斑碗
碗形优雅,口沿微撇,釉色天青为底,釉面密布蚯蚓走泥纹,碗心自然晕染玫瑰紫斑,釉层透光可见乳浊状蓝色流纹。胎骨灰白致密,足底刷酱色护胎釉,为钧窑"官钧"代表作。
北齐砂岩观音立像
观音菩萨立像面容圆润,头戴花鬘冠,颈部佩戴项圈及“X”形璎珞,衣饰华丽,帔帛自双肩下垂至膝盖以下。这种装饰风格源于中亚文化,与《法华经》中“观世音菩萨不受璎珞”的典故相关,成为后世观音造像的典型特征。雕像原为彩绘砂岩材质,表面曾贴金箔装饰,现仅存衣袍边缘的颜料痕迹。双手原为木质配件,现已缺失。北...
唐代竹编经帙
1. 形制:长约 30 厘米,宽约 20 厘米,长方形袋状,开口处有系带; 2. 编织:竹篾细密交叉,呈 “人” 字纹或 “回” 字纹; 3. 遗存:内残留少量佛经残页纤维; 4. 保存:竹篾脆化,局部断裂,系带已失。
汉代陶井明器
汉代陶井多呈方形或圆形,井栏饰绳纹、几何纹,部分带辘轳、水桶等附件。釉陶井通体施绿釉,井台常塑有打水人物或家畜,生动再现汉代农耕生活场景,是研究当时水利技术的重要实物。
康熙青花龙纹瓶
青花龙纹瓶高23.5厘米,瓶口微撇,短颈圆肩,肩以下渐收至圈足。通体施白釉,釉面莹润如玉,瓶身以青花绘两条立龙,张牙舞爪,龙身卷曲如弓,鳞片饱满如鱼鳞,五爪锋利舒展,龙首下颌长于上颌,鬃毛飞扬,双目圆睁威猛,青花发色明艳层次分明,足底楷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尽显康熙御窑雄健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