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5326 件文物
兽面金饰
长 3.8 厘米、高 2.3 厘米、最大直径 1.2 厘米,器身呈 “圆柱状弧形”(类似弯曲的龙形饰件)。头部为兽面核心 —— 双目圆凸(似琉璃珠镶嵌,已缺失),双角向上向内卷收(角上刻有细条纹),宽卷鼻(鼻孔清晰),龙尾横断面平齐,整体造型小巧精致,推测为组佩或车马饰的一部分。
钧窑天蓝釉紫斑折沿盘
盘敞口,折沿,浅弧腹,圈足。这种造型简约大方,线条流畅自然,既符合宋代陶瓷注重实用与美观结合的设计原则,又展现出一种优雅的气质。其尺寸因具体器物而异,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一件,高 2.8 厘米,口径 18.1 厘米,足径 10.5 厘米。
青铜水禽配饰
通长 12.5 厘米、宽 4.7 厘米。该铜车饰以鸟为造型,形态生动、线条流畅,眼睛、喙部等细节刻画得栩栩如生。鸟儿前视远方,姿态轻盈但不失动感,展现了战国时期工匠高超的青铜器铸造技艺。
青铜马脸形环二
这些青铜面饰五官具备,造型夸张,有的顶部有两缕对称的卷云状长发,配上粗壮的眉毛、外凸的双目、镂空的瞳孔、夸张宽大的鼻子和月牙形的口部,镂空无齿,仅有一道纵梁连接,似用于穿系。
葫芦形水晶鼻烟壶
多选用 “无色透明水晶”追求 “晶莹剔透” 的视觉效果 —— 透过水晶可清晰看到壶内残留的鼻烟痕迹(或中空结构),部分水晶含天然 “棉絮纹”“冰裂纹”,匠人会巧妙避开瑕疵,或利用细微纹理增加材质的自然质感,避免 “过于完美” 的匠气;
寿山石达摩像
多选用 “田黄石”“芙蓉石”“高山石” 等优质品种站立式:达摩身着宽袖僧袍,衣袍垂落呈自然褶皱,微抬作 “说法印”身姿挺拔却不僵硬,体现 “行脚僧” 的坚毅面部是重点 —— 高鼻深目(保留印度僧人特征),下颌有浓密胡须(多为卷曲状,用 “细雕” 表现毛发的蓬松),额头刻有浅纹(象征岁月与智慧);...
黑漆钵
常见的造型为敛口,圆唇,溜肩,鼓腹,平底。例如通城出土的唐代漆钵,通高为 7.7 厘米,口径 13.7 厘米,平底,底径 8 厘米。而神会身塔塔基出土的漆衣黑陶钵则是敛口,深腹,小圜底,口径 28.4 厘米,高 15.1 厘米。整体造型规整,线条流畅,体现了唐代器物的审美特点。
俏色巧雕双鱼形翡翠鼻烟壶
壶身呈 “双鲤相拥” 或 “双鱼并行” 状,体长在6-10 厘米壶体扁平或略圆润,便于握持。鱼细节:鱼嘴微张,鱼眼用 “圆雕” 技法雕为凸起的小圆点(多为黑色翡翠或镶嵌细小的黑玛瑙,增强立体感),鱼鳞用 “阴刻” 或 “浅浮雕” 刻出细密的弧形纹路,鱼鳍、鱼尾呈舒展状,线条流畅;双鱼的身体中部相...
青铜带轮双羊尊
汉代属北方边疆,为匈奴与汉文化交融区域),高 7.7 厘米,整体为双羊伫立造型。羊首低俯,双目圆睁,长角盘曲(符合北方游牧文化对 “羊” 的写实表现),短尾上翘;双羊身体相连,羊身无复杂纹饰,仅以简洁线条勾勒肌肉轮廓,风格质朴厚重,体现汉代青铜器 “去繁就简” 的工艺特点。
羊首青铜马车配件
套在马车车轴两端的管状部件,是最可能出现羊首造型的载体。整体呈 “管状主体 + 羊首顶端” 结构 —— 管状部分长 15-25 厘米(因马车规格而异),内壁有细棱纹(增强与车轴的咬合度);顶端铸造成立体羊首,羊首高 8-12 厘米,与管状主体一体浇筑,羊首朝向车轴外侧,既避免行车时与其他部件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