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5326 件文物
蓝釉印花瓷豆
整体高度多在 15-25 厘米之间,豆盘直径 10-18 厘米,体量适中,适合案头陈设,体现乾隆朝 “小器大做” 的精致追求。底部为圈足,足形多为 “撇口圈足” 或 “矮圈足”,足墙较窄,修胎精细,足底通常施白釉(或与器身同色釉),并留有 “大清乾隆年制” 六字篆书官窑款(官窑器),或无款、落堂...
明《桃花源图》
整体构图:画面布局精巧,采用了中国传统山水画常见的散点透视法,展现出一个悠远深邃的桃源世界。 画面内容:远景处,山峦连绵起伏,以淡墨和淡彩渲染,表现出山的朦胧与悠远,山顶处云雾缭绕,增添了神秘的氛围。中景部分,有大片的桃林,桃花灼灼盛开,粉色的桃花与绿色的枝叶相互映衬,色彩鲜艳却又不失...
铜错金银鸭形尊
器身呈鸭子昂首挺立之姿,鸭首微抬,喙部闭合或微张(部分器物喙部可活动,推测为注酒口),颈部修长且弧度自然,胸腔(腹部)浑圆饱满,为储酒的核心空间;鸭足粗壮有力,或站立于圆形底座上,或双足与尾部共同支撑器身,确保重心稳定;尾部上翘,部分器物尾部装饰翎羽纹,增强仿生逼真度。
天蓝釉灯笼瓶
天蓝釉是一种以氧化钴为着色剂的高温颜色釉,其釉色浅淡,宛如天空之蔚蓝,给人以清新雅致、宁静淡泊之感。清代康熙时期,景德镇御窑厂成功烧制出天蓝釉瓷器,此后,雍正、乾隆等朝均有烧造,且工艺不断发展和完善。灯笼瓶因形似灯笼而得名,其造型一般为小口,短颈,溜肩,腹部丰满,圈足。这种造型线条流畅,比例协调...
人物故事竹雕笔筒
多选用生长年限长、竹质坚硬细密的 “老竹”(如毛竹、楠竹),以竹的 “茎干” 为原料,截取成圆筒状(高度多为 15-25 厘米,直径 8-12 厘米,符合文人握笔、置笔的实用需求)。优质竹材纹理顺直,无虫蛀、裂痕,表面带有天然的竹节纹或细微的纤维纹理,为雕刻提供了良好的基底。
苹果绿釉罐
康熙苹果绿釉罐造型多样,常见的有苹果尊式、梅瓶式等。苹果尊式罐通常为小口、短颈、丰肩、圆腹,形似苹果,线条圆润流畅;梅瓶式罐则为小口、丰肩、瘦底、圈足,造型修长优美,整体比例协调,体现了康熙时期瓷器造型的端庄典雅。
青花牡丹纹灯笼瓶
灯笼瓶因形似灯笼而得名,通常呈现直口、短颈、丰肩、筒腹和圈足的特点,线条流畅,比例协调。瓶口略窄,向下逐渐扩大,形成优雅的弧形,既增加了瓶子的稳定性,又赋予其挺拔、典雅的气质。
剔红牡丹纹漆盘
以木胎为基,表面多层髹涂朱漆,一般需髹涂几十至上百道漆层,经反复涂漆、打磨后,采用剔红工艺雕刻而成,漆面光泽莹润,彰显高贵典雅的艺术气质。:盘面中心通常雕刻一朵盛开的牡丹花,花瓣层层叠叠,雕刻线条流畅自然,花蕊细致入微,生动传神。围绕中心花卉,环绕雕刻缠枝蔓草纹,枝叶繁茂,曲线柔美,构图富有动感...
青铜三螭龙纹带勾
主体采用青铜铸造,部分精品会在表面进行 “错金银”“鎏金” 等工艺处理(存世量较少)。隋唐青铜冶炼技术成熟,铜料纯度较高,器物整体质地坚实,历经千年仍能保持较好的完整性,锈蚀多为均匀的暗绿色或青褐色,部分氧化层下可见青铜本身的金属光泽。
青花四美图瓶
康熙青花四美图瓶造型多样,常见的有撇口长颈、丰肩、鼓腹、圈足的形制,也有瓜棱瓶造型。如康熙青花 “四美图” 瓜棱瓶,器形规整,瓶体秀气,分上下两区,上区由瓶口至肩部绘有如意垂肩和花朵纹,下区在瓶腹部依托着六瓣的瓜棱弧面分出六个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