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3421 件文物
清郎世宁哈萨克贡马图卷
1. 尺寸:手卷纵约 40 厘米,横约 250 厘米; 2. 画面:卷首为乾隆御题 “西极云驰” 四字,主体绘三位哈萨克使节牵马跪拜场景 —— 为首者匍匐在地,后两人躬身,所牵三马(白、花、枣红)神骏高大;背景为西域草原风光,远处有山峦与帐篷; 3. 细节:人物服饰(皮毛帽、长袍)、马具(鞍...
清道光粉彩无双谱瓶
器呈四方形,撇口、束颈、折肩、直腹微敛,通体施素白釉,口饰金彩,颈部饰粉彩开光诗文,肩部饰红彩双狮耳,腹部绘粉彩无双谱人物图,配墨彩诗文,绘画细緻,色彩艳丽,形制古拙,胎体坚密厚重。
明魏之璜山水扇面
1. 尺寸:扇面纵约 18—20 厘米,横约 50—55 厘米,展开呈扇形; 2. 画面:绘江南山水景致,近景为坡石杂树,中景是村落茅舍,远景以淡墨渲染山峦,留白处似为云雾或水面; 3. 细节:笔法以 “披麻皴” 画山石,“介字点” 绘树叶,墨色浓淡层次分明,角落有作者款识 “魏之璜写” 及...
兽面纹簋(方座)
通高22.8厘米,重4.1千克,属西周早期典型方座簋器型,侈口鼓腹,双兽首半环形耳,耳下垂象鼻状勾珥(增强承重稳定性),四壁垂直,各面开长方形镂空,底座内悬铜铃(仪式中震动发声)
商代陶网坠
陶网坠是指出现在6000年多前的半坡时期,人类祖先开始使用鱼网捕鱼的一种辅助工具。据史料记载,我们的祖先最迟在6000年多前的半坡时期,就已经开始使用鱼网了。这一点,在全国各地新石器遗址出土的陶网坠中得以印证。那时先民使用的撒网和拉网要用网坠。网坠的作用是结在网的下端,使网下沉。网坠多为灰陶烧制...
清代象牙骨彩绘花鸟纹鹅毛折扇及扇盒
是清代工艺的杰出代表,展现了精湛的艺术水平。扇子以象牙为骨,彩绘花鸟纹细腻生动,装饰精美,体现了清代折扇艺术的典范。它不仅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还反映了清代中期折扇的流行与制作工艺的简化。此外,这把折扇作为历史文物,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生活风貌与文化交流的盛况,具有极高的历史与...
战国玉剑璏
玉质黄色,局部有黑沁,正面布满勾连涡汶,背面有一长方形穿。玉剑首和玉剑璏是玉具剑的重要组成部分,玉具剑是指在剑体和剑鞘上装饰了首、镡、璏、摽几部分玉件的宝剑。玉具剑一词始见于汉代典籍,两汉时期盛行玉具剑,成为人们身份地位的象征。
汉代陶猪圈
陶绿釉猪圈,汉,长16.5厘米,宽15.5厘米,高20厘米。灰陶胎,外施绿釉。长方形猪圈,外有围墙,内有一猪,猪圈一侧上方有一小屋,前有台阶,下方镂空与猪圈相连。在汉代的泥塑中,经常能见到猪圈与厕所建在一起,这件绿釉猪圈上的小屋就是厕所,这种情景在现在的一些农村里依旧能见到,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
北齐青瓷莲花尊
北朝青瓷莲花尊,北朝时期作品,器高63厘米,口径19.4厘米,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莲花尊在南北朝时期烧制较多,器形高大宏伟。此装饰有多层仰莲纹和团花装饰并采用堆塑、镶贴、雕刻等多种装饰技法。莲花尊的成功烧制,表明南北朝时制瓷工艺已有相当高的水平。
龙泉窑青瓷梅瓶
圆口丰唇,细直颈,平肩,瓜弧腹,平底,外撇圈足。肩施两道弦纹,并置对称双钮,腹部刻饰六道凸弦线,将之分为六区间,其间划饰写意藤蔓纹。通体施淡青色薄釉,透明度强,并有冰裂纹。口沿及外底有泥点装烧痕。该器应有盖,惜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