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3257 件文物

重置
青铜器

清雍正珊瑚红釉压手杯

瓷器
民间流失

高约 6.2 厘米,口径 9.5 厘米,直口微撇,深腹圈足,手握时杯沿恰压虎口。通体施珊瑚红釉,釉面匀净如红珊瑚,迎光透视呈米黄色胎,底部署 “大清雍正年制” 六字两行青花楷书款,双圈规整

吉美博物馆 法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西汉玉璧

西汉
玉器
战争掠夺

大英博物馆藏西汉玉璧以和田青白玉为主,直径多在10-20厘米,厚度约0.5厘米,重量普遍超过300克。典型器物如编号1936,1016.1的出廓双凤璧,采用分层透雕工艺,主体饰规整谷纹,边缘透雕相向凤鸟,鎏金铜框保存完好。玉璧表面常见五色沁彩,红、紫、乳白沁色交错分布,透光可见典型和田玉云絮结构...

大英博物馆 英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官窑瓷碗

南宋
瓷器
战争掠夺

这件碗由横河民辅寄赠,其独特的葵口形状和精美的修复工艺令人赞叹。碗边有金属釦镶嵌,既修复了磕碰,又增添了几分现代美感。高9.1厘米,底径7.1厘米,口径达到了26.1厘米!如此大尺寸的碗,不仅形制挺拔,釉色也清朗如玉,表面的冰裂纹更是层次分明,引人入胜。

东京国立博物馆 日本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汉代玉蝉

西汉
玉器
民间流失

大英博物馆藏汉代玉蝉多为和田玉质,长度3-6厘米,典型含蝉形制。其工艺特征鲜明:采用"汉八刀"技法雕琢,蝉体呈扁平长条形,背部以简练阴刻线表现头、翅、腹结构,腹部常见5-7道平行弧线。玉料多带黄褐色土沁,部分透光可见云絮状结构。这类玉蝉多出自江苏徐州、河北满城等汉代诸侯王墓,与金缕玉衣、玉塞等构...

大英博物馆 英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

瓷器
民间流失

通高 33.2 厘米,直口短颈,丰肩硕腹,圈足内凹。盖面饰璎珞纹,中心置火焰纹宝珠钮;腹部以五彩绘莲池鱼藻纹,八尾鲤鱼姿态各异,与莲荷、水草、浮萍相映成趣;肩部及近足处分别饰变形莲瓣纹与蕉叶纹。釉上彩料以矾红、黄、绿为主,釉下青花呈蓝紫色,底部署青花双圈 “大明嘉靖年制” 六字楷书款

吉美博物馆 法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唐代二观世音菩萨图

纸质品
战争掠夺

《唐代二观世音菩萨图》为9世纪中叶由敦煌当地信徒及僧人创作的佛教绘画,现藏于英国大英博物馆 。该作品创作于吐蕃统治敦煌时期(781-847年),以双观音对称布局展现当时观音信仰的盛行,中央愿文记载供养人温义、义温等人为归乡及超度亡亲所发祈愿。 画面中两身观世音菩萨呈镜像对称,色彩搭配差异化的手...

大英博物馆 英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明永乐青花缠枝牡丹纹执壶

瓷器
非法交易

通高约 32 厘米,直口微撇,长颈溜肩,垂腹圈足,一侧置鸭嘴状流,另一侧附扁形执柄。壶身以青花满绘缠枝牡丹纹,花朵硕大饱满,花瓣分层渲染,枝叶缠绕流畅。苏麻离青料呈现浓艳蓝紫色,伴自然铁锈斑与晕散效果,釉面莹润透亮,造型端庄秀雅,体现永乐青花 “浓艳凝重、纹饰疏朗” 的艺术风格

吉美博物馆 法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北宋耀州窑青釉剔花牡丹纹双凤壶

北宋
瓷器
非法交易

虽未在国内正式定级,但从其工艺水平和艺术价值来看,属于珍贵文物。它是北宋耀州窑的精品佳作,代表了当时耀州窑的高超制瓷技艺。

吉美博物馆 法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汉代虎形旗杆座

东汉
石器
民间流失

造型‌:多为长方体石座,顶部凹槽用于插旗杆,侧面浮雕虎纹(如海外藏虎形旗杆座宽13厘米,虎呈蹲伏状)‌。 纹饰‌:虎纹线条粗犷,常见阴刻或浅浮雕,突出虎目、獠牙等细节,风格与汉画像石虎纹相似‌。 材质‌:以花岗岩或灰陶为主,表面风化明显,部分保留原始切割痕迹‌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东晋青瓷虎子

东晋
瓷器
民间流失

造型‌:多呈伏虎状,提梁作弓形或虎尾形(如绍兴虎子长26.7厘米,贴塑虎头与飞翼)‌。纹饰‌:东晋时期简化,仅刻划线条(如腹部网格纹),西晋则常见浮雕‌。材质‌:青瓷胎体灰白,施釉不及底,露胎处呈火石红,釉面开片细碎‌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相关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