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5326 件文物
二两银锭
这是一件铸造于约 1750 年至 1933 年间的银锭。它的重量为 68.89 克,属于 “二两” 规格的银质货币,主要用途是作为军饷发放,在当时的军事支付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件银锭以纯银为原料,由北京铸造而成,整体形制体现了那一时期银锭的典型特征。从留存的影像数据来看,其高度为 34.46...
康熙年间五彩瓷鹦鹉摆件
这是一件清代康熙年间(约 1662-1722 年)的硬瓷鹦鹉摆件,高 21.9 厘米,为陈设用器。器物采用硬瓷材质,以珐琅彩工艺装饰,釉色包括绿、红、紫、黑四色,色彩浓艳明快,贴合鹦鹉的自然羽色特征。整体造型为鹦鹉站立于镂空岩石底座上,虽未详述姿态细节,但通过多彩珐琅与硬瓷胎体的结合,展现了对鸟...
青玉莲纹瓶
这是一件 15 世纪(1400-1499 年)的青玉花瓶,高 28.8 厘米,宽 9 厘米,为陈设用器。瓶体采用和田玉材质,整体呈瓶形,以雕刻工艺装饰莲荷纹(莲花与荷叶),纹饰线条流畅细腻,展现出对自然花卉形态的精准捕捉。青玉质地温润,表面遍布白色斑点,通过精湛的雕刻工艺凸显出玉石的质感与纹饰的...
唐代三彩胡人俑
工艺精湛:作为唐三彩典型器物,它以陶土为胎,经塑形、素烧后施黄、绿、白等低温铅釉二次烧制,釉色交融流淌,形成绚丽斑斓的视觉效果,体现了唐代制陶工艺的高超水平。 造型生动:俑的胡人面容(深目高鼻、卷发等)、服饰(可能带有西域特色)及手持物品等细节刻画写实,既保留了人物特征,又通过夸张的动态和神情...
康熙年间瓷蟾蜍摆件
这是一件清代康熙年间(1662-1722 年)的硬瓷蟾蜍摆件,高 7 厘米,长 12 厘米,为陈设或把玩用器。器物采用硬瓷材质,以素胎为基底,施珐琅彩装饰,釉色包括绿、黄、棕三色,色彩搭配自然,贴合蟾蜍的自然形态。整体造型为蟾蜍形象,虽未详细描述具体姿态,但通过珐琅彩的色彩晕染与素胎的质感结合,...
嘉靖年间青花龙纹大罐
这是一件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 年)的硬瓷青花罐,直径 53.5 厘米,高 51.5 厘米,为大型储物或陈设用器。罐体采用硬瓷材质,以釉下青花工艺装饰,青花发色鲜明,纹饰主体为龙纹,线条流畅有力,展现出对龙的威严形态的刻画。整体瓷质坚硬细腻,造型饱满规整,兼具实用功能(储物)与艺术观赏...
定窑白釉刻花瓷碟
这是一件北宋(960-1127 年)的定窑白釉瓷碟,直径 13 厘米,高 2.5 厘米,为饮食配套用器。碟体采用白瓷石材质,呈圆形,侧边浅斜,中心平坦。器身以刻花工艺装饰,中心刻有一朵莲花及叶片,纹饰线条流畅,展现出对自然花卉形态的简洁勾勒。通体施象牙白色釉,釉面光洁温润,边缘可能包有铜边,起到...
青铜觚(喇叭状)
这是一件东周时期(约公元前 1122 - 前 249 年)的青铜觚,直径 16.5 厘米,高 29.2 厘米,为古代祭祀或宴饮时使用的礼器。器形呈长喇叭状,中部有一道凸起的弦纹,线条挺拔规整,符合青铜觚的典型造型特征。器身纹饰丰富:颈部与下腹部被分为四个区域,每个区域均饰有龙首相对构成的兽面纹(...
龙泉窑青瓷大盘
这是一件明代(1400-1499 年)的龙泉窑青瓷高脚盘,高 7.5 厘米,底部宽 16 厘米,盘口最宽处 35 厘米,为饮食或陈设用器。盘体采用瓷质胎体,施青绿色釉,釉色温润透亮,具有典型的龙泉窑青瓷特征。盘身以模印工艺装饰:盘壁饰有凹槽纹,盘心模印一朵花卉(疑似牡丹),纹饰清晰立体,线条流畅...
玉带扣(螭龙)
这是一件明代(1368-1644 年)的玉带扣,长 10.9 厘米,为服饰配饰用器。带扣由两块玉牌组成,材质为白玉,带有褐色沁痕,玉质温润细腻。其中一块玉牌雕刻有动物头部造型的弯钩,另一块则在异形环内设有穿孔,便于扣合;两块玉牌均以透雕工艺装饰螭龙(猫科形态龙)纹,龙纹线条流畅,造型灵动,透雕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