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5023 件文物
明宣德雪花蓝釉碗
明宣德雪花蓝釉碗是明代御窑的杰出代表,现藏于大英博物馆。该碗口径约25.2厘米,高11.5厘米,深腹钵形,外壁通施雪花蓝釉,釉面密布深浅交错的钴蓝斑点,白釉底色上宛若飘雪,故得名“雪花蓝”。其工艺采用竹管吹釉法,工匠以蒙纱竹管反复吹洒钴料于白胎上,经多次施釉后高温烧成,形成独特的蓝白斑驳肌理。碗...
唐三彩牛
通高 32 厘米,体长 48 厘米,直立于长方形底板上。牛首微抬,双角弯曲后卷,耳尖上翘,圆目怒睁,鼻孔扩张,口微张似作嘶吼。通体以白釉为底,背部及四肢施绿、褐釉斑块,鞍鞯饰黄釉宝相花纹,尾巴自然下垂,四蹄粗壮有力
唐三彩仕女俑
通高 45 厘米,直立于椭圆形底板上。仕女面庞丰圆,弯眉细目,朱唇微启,神态温婉。发髻梳成高髻并插饰簪花,上着窄袖襦衫,下着曳地长裙,裙身以绿釉为底,间饰黄、白釉条纹。双手笼于袖中,身姿微侧,呈现 “S” 形曲线
唐三彩马
通高 72 厘米,体长 84 厘米,直立于长方形底板上。马首微侧,双耳竖立,目含神采,鼻翼翕张,口微张作嘶鸣状。鬃毛修剪整齐,颈部佩戴杏叶形装饰,鞍鞯以绿釉为底,饰黄、白釉宝相花纹,尾根扎结上翘
唐三彩罗汉
这尊罗汉雕像身披袈裟,安详地盘腿端坐,双眼凝视着前方,展现出超凡的禅定之态。 其身体结构被雕刻得如此精妙绝伦,仿佛是罗汉真身。 高约 107 厘米,结跏趺坐于束腰仰覆莲座上。罗汉面容丰腴,额骨高凸,双目微阖,嘴角含笑,神态安详。身着交领袈裟,衣褶自然垂落,釉色以黄、绿为主,衣缘处饰白釉,露胎...
唐三彩茶具
通高 4.5 厘米,口径 16.8 厘米,敞口浅腹,口沿外翻呈荷叶边状,平底微内凹。盘心模印宝相花,花瓣分层施黄、绿釉,花心嵌蓝釉圆点;外壁以白釉为底,间饰褐釉垂流纹,釉色交融自然,胎质粉白细腻
窑粉彩梅树纹盘
敞口,圈足,器身内外及底均施白釉,釉色细白洁净,盘内所绘梅花树,枝干苍虬,梅花分红白两色,绘制细腻。粉彩创烧于康熙朝晚期,雍正时期是烧制高峰期,乾隆时期以后虽大量烧制,但以雍正时期烧制最精,粉彩是在五彩基础上发展而来,不同的是粉彩在色料中加入了铅粉,烧成后柔和艳丽。此盘绘画精细,色调柔美,是雍正...
青花鱼藻纹壶
高21.7口径17.7底径15.5,壶身三面绘有鲤鱼、鲌(hakugyo,日本名:nigoi)、鳜(ketsugyo)这三种淡水鱼,并且在其间分别绘以摇曳的水藻。采用被称为没骨的不勾轮廓线的画法,以单色进行描绘, 由于是透过釉药层观赏,宛如欣赏水槽内部般写实性地表现出水中的情景。
三彩双龙耳瓶
三彩龙耳瓶采用高岭土制胎,胎体经800-900℃素烧后施釉,釉料以铜、铁、钴等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形成黄、绿、白三色交错流淌的视觉效果 。器物颈部两侧各塑贴一条螭龙为耳,龙首衔沿作汲水状,龙身采用模印浮雕技法形成鳞片纹理。 釉面处理突破单色釉传统,采用分层施釉法:颈部铺洒绿釉象征云气,腹部黄釉...
大雅斋款绿地粉彩花鸟图碗
碗高9厘米口径20.4厘米,通体内外松石绿釉地粉彩装饰,绘有花鸟及藤萝枝蔓,口沿下空白处自右向左署矾红彩楷书“大雅斋”三字。通体以松石绿釉为地,粉彩绘牡丹、月季等花卉与画眉鸟,花瓣层次分明,鸟羽以粉黄、赭石色细笔勾染,色彩清新柔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