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3421 件文物
明宣德青花鸡心碗
这件青花鸡心碗,口径14.4公分,高11公分,腹部绘有莲瓣纹,碗口下部则绘有回形纹。胎质洁白细腻,釉面白中泛青,如冰似玉,显得格外雅致。青花图案使用进口的苏麻离青料绘制,发色艳丽,铁锈斑深入胎骨,显微照片中的铁锈斑和结晶斑显示,这件鸡心碗应该是永乐早期的制品。 圈足内凸起部分,犹如鸡心,故称鸡...
商代青铜牺觥
造型特征:牺觥是一种大型的盛酒器,下半部的器身宛若西餐中船形酱汁壶,有着环形支足(圈足),上半部则是做成动物兽类头部连着背部形状的长盖子。例如,南京博物院藏青铜牺觥,器身呈椭圆形,配有兽首形盖,常见圈足或四足结构,通过兽颈状流部倾酒。 纹饰与工艺:牺觥的纹饰以饕餮、夔龙等神话动物为主题,配合云...
清光绪粉彩海水龙纹赏瓶
瓶型典雅端庄,线条流畅大气,以矾红彩绘制的龙纹威严十足,辅以缠枝描金寿字纹、祥云纹等,布局繁复而合理,工艺精湛。赏瓶修胎工整,胎质坚硬熟老,釉面莹润,底款红彩六字楷书“大清光绪年制”,字迹工整道劲,尽显古韵,是收藏界中不可多得的佳品。
玉环
玉环,外径9厘米,孔径6.2厘米,厚1.3厘米。新石器时代凌家滩文化 玉环因沁蚀成牙色,外沿薄,近孔处较厚,剖面近于三角形。此环造型规矩,素面无纹,磨制光润 含山文化出土环形器多件,唯此器最精美。玉环在新石器时代良诸文化中曾有多处出土,数量较多,但剖面呈三角形的非常罕见,它对后世特别是战国时期...
唐代三彩仕女俑
造型特征: 女俑:多呈端坐姿态,头戴鸟状冠或球形髻,眉眼以墨笔勾勒,朱唇勾勒,仪态端庄丰腴。身着半臂短襦与柿蒂纹长裙,外披帛巾,足蹬云履。手持鸟类或器物,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三彩女坐俑,手中持小鸟,与同期墓葬壁画中贵族妇女形象相呼应。 骑马俑:如甘肃省博物馆藏三彩女骑马俑,通高36.3厘米,采...
唐代石灰岩观音立像
造型特征:头梳高髻,戴宝冠(如“卷云捧月”式圆形宝饰),面相丰满圆润,鼻梁直挺,双眉弯曲似柳叶,双眼微合,嘴角含笑,表情慈祥端庄。 服饰细节:上身袒露,斜披络腋,肩绕帔帛,天衣环绕至右手后垂于台上;下着贴身羊肠大裙,裙上有朱、青、绿等色彩,紧贴双腿衣纹呈“曹衣出水”之遗韵;腰间束带,戴颈饰、臂...
清雍正斗彩缠枝灵芝纹杯
清雍正斗彩灵芝纹杯高4.3厘米,口径7.3厘米,造型秀雅端庄。杯身外壁以斗彩工艺绘四组团状灵芝纹,间饰花草纹样,釉下青花勾勒轮廓,釉上填绘红、绿、黄、紫诸彩,色彩明丽莹润。胎质坚薄细腻,白釉清透温润,底部落"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其纹饰疏朗有致,绘制精妙流畅,既承袭成化斗彩遗韵,又展现雍...
玉戈
是商周流行的一种兵器,以玉为戈始见于二里头文化,其后流行于商、周两代。由于玉石本身质地坚脆,无法将玉戈用于实战搏击,且大量出土的玉戈无使用痕迹,可知商周时期的玉戈应是一种仪仗器。玉戈形制的演变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包括二里头文化期和早商二里岗期。此期玉戈的特点为尺寸普遍较大,一般在30厘米左...
三彩马俑(带蓝釉鞍具)
高约50厘米,通体施以珍贵的钴蓝釉,马匹造型雄健,四足挺立,马鞍装饰华丽,鬃毛与尾部的绿、黄釉色形成鲜明对比。其釉色流淌自然,蓝釉面积超过70%,体现了盛唐时期三彩工艺的巅峰水平,属于皇室贵族墓葬中的高级随葬品,现存世量极少,具有极高的艺术与历史价值。
青铜壶
青铜鬲核心特征为三袋足空心结构,商代晚期出现四足变体提升稳定性,如饕餮纹四足鬲通过增加支撑点改善承重平衡 。商代器物多高颈深腹,西周时期器腹渐浅且袋足弧度增大。青海卡约文化弦纹铜鬲(距今约3100年)高12.5厘米,采用分范合铸技术,器壁仅2毫米厚度,体现商代晚期边陲地区青铜铸造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