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5023 件文物
西周青铜鼎(夔龙纹)
形制:多为圆腹柱足式,双立耳微外撇,腹部饰带状夔龙纹(抽象龙形,身如弓弦),足部常配兽面纹。 纹饰:采用"三层花"工艺(云雷纹衬底+浅浮雕夔龙纹+阴线刻划),龙身以"一首二身"形式对称展开,间饰涡纹
兢卣
器身仿鸱鸮蹲踞形态,头部为盖,腹部中空储酒,圈足承托;盖钮作立鸟形,双翅浮雕羽纹覆盖器身,尾部下垂为鋬。通高29.1厘米,重量未公开(与同馆虎卣35.7cm对比属中型器),器盖饰雷纹衬底的浮雕兽面,腹部羽翅纹以云雷纹为地,突出商晚期“狞厉美学”;圈足饰蝉纹,象征生死循环,鋬下阴刻族徽“兢”...
商代青铜觚
形制:通高25-30厘米,喇叭口、细腰、高圈足,腹部常饰兽面纹或夔龙纹,部分带“十”字镂孔及铭文(如“父乙车衢”“黄”等)。 纹饰:三层花纹(云雷纹底+浮雕主纹+扉棱装饰),兽面纹双目凸起,圈足多配弦纹,体现“黄家富贵”风格
清乾隆霁蓝釉金龙纹瓷五供
1. 组合构成:五供由香炉 1 件、烛台 2 件、花觚 2 件组成,均为乾隆朝典型祭祀器形制: - 香炉:高约 30 厘米,敞口、束颈、鼓腹、圈足,腹部饰凸弦纹,两侧置对称兽首耳; - 烛台:高约 25 厘米,分上下层,上层为圆盘状烛插,中层束腰,下层为覆盆式底座,柱身饰蕉叶纹; - 花觚...
宋代《竹石鹁鸽图》
构图:绢本设色,主体鹁鸽(珠颈斑鸠)或栖或飞于竹石间,竹枝以没骨法渲染,石纹融入书法笔意,鸟羽层次分明如摄影般精确1214。 细节:飞鸟双翼展开角度、尾羽分叉等特征符合生物学观察,体现宋代"形理两全"的花鸟画理念
楚公家钟
钟体呈合瓦式结构,顶部设桥形钮便于悬挂,舞部(顶部)饰双头龙纹,钲部(中部)排列圆乳状枚(共36枚),篆带(枚间区域)以斜角龙纹填充,鼓部(敲击区)饰蟠螭纹,钲部铸铭文12字:“楚公家自铸锡钟,孙孙子子其永宝”,宣告楚公家(即熊咢)铸钟以祭祖祈福,祈愿子孙永保此器。泉屋藏三件铭文布局...
南宋吉州窑梅花天目盏
南宋吉州窑烧造(12-13世纪),高约6.5cm,釉色绀黑如漆,盏内嵌白色梅花纹饰,外壁施玳瑁斑釉,属木叶天目盏的衍生门类。 采用"剪纸贴花"技法:将梅花纹剪纸贴于胎体,施釉后揭去纸片,形成釉下白色纹样,为吉州窑独创工艺。
汉代漆鞘铁刃汉剑
此剑由漆木雕剑首、剑格和铁刃组成,外套漆木剑鞘。剑首尚有金饰痕迹。鞘上还有漆木剑璏和剑珌,雕成相缠的镂空龙或蛇纹,与剑首和剑格的设计相配。精致的漆木剑饰表明这柄长剑应该不是用于实战,而是当时贵族男性衣饰的一部分。髹漆是一种独特的工艺,尤盛于华南;但漆木剑饰的镂空设计也可能受到来自欧亚草原的金属器...
蛙蛇纹盘
口径约40-45厘米(具体数据未公开),采用分铸嵌接技术,盘体轻薄,盘底中心铸螺旋盘绕的蛇正欲捕食俯卧的青蛙,蛇身呈逆时针旋涡状,蛙四肢伸展作挣扎状,形成动态捕食瞬间。盘底外围饰放射状“旋涡纹”,由12组S形勾连云纹构成水波意象,象征江河环境,蛙蛇造型的鳞片与关节采用阴线浅刻...
鸟盖瓠壶
战国早期(约公元前5世纪),通高32.3厘米,重2.28千克,属青铜酒器中的罕见器型,盖作立体圆雕立鸟造型,鸟首高昂,双目圆睁,鸟喙通过铰链结构与壶身连接,可自由开合,壶体仿瓠瓜(葫芦)形态,颈部细长倾斜,鼓腹下垂,兼具仿生美感与实用功能,壶颈一侧设半环形兽首鋬手,以四节蛇纹链环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