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5326 件文物

重置
青铜器

观世音菩萨头像

漆器
民间流失

这是一尊观世音菩萨彩绘头像,制作于公元700-800年的唐朝时期,采用干漆工艺制作而成,应该是一座整体塑像的头部部分。

大英博物馆 英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滕王阁诗剔彩盘

漆器
民间流失

这件盘径18.8厘米的漆盘,学术界还有“剔红黄鹤楼图圆盘”“剔红楼阁人物图圆盘”之称。此漆盘盘心图案,主景雕高大的楼阁,辅景雕各色人物、江水和船帆。其中还有“弘治二年(1489)平凉王铭刀”的纪年与落款,刻在盘中所雕楼阁的门框上。而另面盘底,则刻有“初唐四杰”之首王勃作《滕王阁序》

大英博物馆 英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剔黑花鸟图瓣式盘

漆器
民间流失

这件漆盘的盘径38.2厘米,色彩上运用了红黑对比的表现手法。其中漆盘盘心的开光内红地,并以剔黑工艺太湖石、树木,以及在湖中悠然自得地游走的两只水禽、树木上闲暇栖息的两只小鸟。而盘口沿周边位置,还雕有盎然怒放的四季花卉。

大英博物馆 英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明官员夫妇容像

纸质品
战争掠夺

明代肖像画注重“形神兼备”,画中人物面容刻画细腻(如面部轮廓、神态的写实感),同时服饰纹样(如官服补子、凤冠纹饰)采用程式化的工笔勾勒,线条工整、色彩浓郁(红、黑为主色调,符合礼制庄重感),体现了“写实为体、规范为用”的肖像画传统。 乌纱帽的形制、补子的纹样(虽未明确,但明代补子多为禽鸟、走兽...

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俄罗斯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青铜矛(或箭)头

铜器
民间流失

这是一件中国商周时期(约公元前 1200 - 前 1100 年)的青铜矛(或箭)头,长 27.9 厘米,为古代兵器。器物以青铜为材质,整体呈三角形,作为矛或箭的锋刃部分,兼具实战功能与武器造型的实用性,展现了商周时期青铜兵器铸造的规范化与功能性特征,是当时军事装备与青铜手工业发展的物质体现。

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 英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掐丝珐琅龙纹瓶

瓷器
战争掠夺

高度,含颈部立体龙纹,整体约 35 - 45 厘米腹部宽度,圆腹直径约 15 - 22 厘米。口径与底径:口径窄,约 5 - 8 厘米。底径因圈足设计,约 8 - 12 厘米。制胎:选铜为胎(清代多用纯铜,质地坚韧易塑形 ),经捶打、裁剪、焊接,制成“细长颈 + 圆腹 + 圈足”造型,打磨光滑做...

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俄罗斯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藏传佛教唐卡

纸质品
战争掠夺

这是一幅藏传佛教唐卡,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绘制而成。画面中心通常是佛塔或佛殿建筑,周围环绕着众多神祇、护法等形象,还描绘了山峦、祥云等自然景观 。唐卡周边的装裱采用了带有精美花纹的丝绸织物,色彩以金黄色为主, 底部的装饰图案融入了龙纹等元素,彰显出华贵庄重之感。 画师运用精湛的线条勾勒,将...

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俄罗斯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清代缂丝花鸟纹团扇

纸质品
战争掠夺

扇面采用缂丝工艺,以“通经断纬”的技法织就花鸟图案。缂丝过程中,需根据图案颜色不断变换纬线,使得画面色彩过渡自然、层次丰富,呈现出栩栩如生的效果。每一处细节都彰显出匠人的精湛技艺和耐心,体现了缂丝工艺独特的艺术魅力。 除缂丝外,扇面可能还运用了珠宝、玉石等进行点缀装饰,增添华丽之感。扇柄部分装...

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俄罗斯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佛教舍利塔

铜器
战争掠夺

整体高度在 60 - 100 厘米左右,给人庄重、肃穆之感。宽度与厚度:底部的塔基部分是整个塔最宽的地方,呈现出多边形结构,每一边长度估计在 20 - 30 厘米左右,整个塔基部分横向跨度可能在 40 - 60 厘米 ,从底部向上逐渐收窄。 整体造型由下至上,塔基部分较为宽大厚重,层层堆叠,装...

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俄罗斯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铜鎏金摩利支天菩萨像

铜器
战争掠夺

造像主体为菩萨形象,头戴繁复华丽的宝冠,冠上装饰有珠宝纹饰,细节精致;面部多为多面造型(常见为三面或多面),象征其“能见一切处”的神力;背后有巨大的羽翼状装饰,羽翼线条流畅、层次分明,极具视觉冲击力,是其最显著的识别标志之一。菩萨身姿挺拔,身披璎珞、飘带等饰物,衣纹雕刻细腻,线条自然下垂,展现出...

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俄罗斯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相关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