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5071 件文物
饕餮纹有盖瓿
商代晚期(约公元前13-11世纪)青铜礼器,属盛酒器,瓿身带盖的形制在商器中较为罕见,体现高级贵族礼制等级。通体以饕餮纹(兽面纹)为主装饰,辅以云雷地纹,通高约50-60厘米(具体数据未公开),腹径超40厘米,属大型青铜瓿。器壁最薄处仅2-3毫米,展现商代高超范铸工艺。
直纹方座簋
通高22.8厘米,重4.1千克(数据源自馆方实测)。方座边长约18厘米,属中型礼器,体量介于普通簋与大型重器之间,簋身两侧设兽首形耳,兽目圆凸,獠牙外露,耳部下方附珥(垂耳)增强稳定性圈足下接方形底座,四边垂直无饰,为西周簋器典型制式,兼具实用性与礼仪象征(方座代表"承天载地")
唐敦煌绢画《阿弥陀西方净土变图》
1. 尺寸约纵 180 厘米、横 120 厘米,属大幅经变画,画面分上中下三层; 2. 上层绘阿弥陀佛端坐中央宝台,两侧胁侍观音、大势至菩萨,飞天环绕奏乐;中层为宫殿楼阁、七宝池、莲花化生;下层是供养人及护法神; 3. 线条以 “游丝描” 为主,建筑用 “界画” 技法,金箔点缀宝台与服饰,整...
唐敦煌绢画《普贤菩萨骑象》
1. 纵 50.6 厘米、横 13.4 厘米,为立式幡画,顶部有悬挂绳孔; 2. 普贤菩萨端坐白象背上莲台,头戴宝冠,身饰璎珞,双手持如意,神态安详;白象四足踏莲花,背覆华丽鞍鞯,旁有驯象奴牵引; 3. 菩萨衣纹用 “铁线描”,象身以淡墨晕染表现体积,背景无多余装饰,突出主体; 4. 绢质...
唐敦煌绢画行脚僧像
1. 尺寸约纵 60 厘米、横 30 厘米,单幅人像画; 2. 画面中僧人头戴斗笠,身披袈裟,手持锡杖,脚蹬草鞋,作行走状,斗笠边缘垂落的飘带随风飘动; 3. 以墨色为主,仅袈裟边缘用淡赭石勾勒,线条简练,通过衣纹褶皱表现动态,面部仅寥寥数笔却显坚毅; 4. 绢面有污渍,局部线条模糊,但整...
五代敦煌绢画《水月观音》
1. 尺寸规格:纵约 140 厘米,横约 70 厘米,为单幅立式幡画,边缘有穿绳孔(原用于洞窟悬挂供养); 2. 纹饰特征:画面核心为水月观音,头冠饰化佛,唇上有 “蝌蚪胡”,身着红帔绿裙,饰璎珞珠宝;背景为圆月、水中岩石、细竹、棕榈及游鸭,整体构成 “水月禅境”; 3. 工艺细节:人物以铁...
卵白釉枢府瓷盘
元代卵白釉枢府瓷盘与印花云鹤纹碗,展现了元代景德镇窑的精湛工艺与独特审美。瓷盘胎质细腻,釉色白中泛青,呈现出典型的卵白釉特征,器形规整,装饰简洁典雅。云鹤纹碗则以其精美的印花工艺著称,碗身云鹤纹饰生动流畅,釉面温润如玉,底足带有"福禄"铭文,彰显其官用品质。两件器物均体现了元代"尚白"的审美倾向...
木雕观音坐像
木自在观音坐像是宋代木雕佛像的杰出代表,高34厘米,由整木雕刻而成。观音面容慈善祥和,细眼微眯,展现出深思的神态。其上身赤裸,细腰丰臂,柔若无骨,胸饰璎珞,肩披帛带,下身着裤,呈半跏跌坐姿。此像宽胸细腰,面部丰润,既有唐代观音像的遗风,又融入了宋代世俗的审美情趣,观音形象写实,宛如现实中的...
明代玉杯
1. 尺寸规格:高 8.5 厘米,口径 9.2 厘米,足径 4.8 厘米,整体呈敞口、弧腹、圈足,杯身一侧饰螭龙形柄,造型典雅; 2. 纹饰特征:杯身光素无纹,仅螭龙柄雕刻精细 —— 螭龙昂首,前爪抓杯口,后爪附杯腹,尾部缠绕杯身,龙鳞以阴刻线表现,线条流畅; 3. 工艺细节:玉质洁白细腻,...
窃曲纹四足盉
该盉属西周中晚期青铜礼器,形制特征(深腹圜底、兽首鋬手、四足支撑)与陕西宝鸡、河南洛阳出土盉器高度吻合,推测源自西周贵族墓葬区,于19世纪末因盗掘流出。其腹部饰典型的窃曲纹(简化龙纹的几何化变体),符合西周晚期纹饰演变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