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3257 件文物
唐代龙纹镜
云龙纹葵花镜(单龙镜) 造型:葵花形制,镜钮居中,一条三爪龙盘绕镜钮,龙首回望作追逐宝珠状,体态呈流畅的“S”形曲线,龙鳞及须发刻画精细。 纹饰细节:龙身周围点缀灵芝状云纹,镜缘分布六瓣葵花装饰,高浮雕工艺使龙纹立体饱满,镜面光洁如初23。 工艺:素铜镜背搭配高浮雕龙纹...
《皇帝礼佛图》
主体内容:石灰岩浮雕(高208.3厘米,宽393.7厘米),表现孝文帝率28人礼佛队列,人物按身份分层排列,前层为高浮雕(孝文帝及近侍),后层为浅浮雕(仪仗队伍)。 艺术特色: 服饰细节:孝文帝头戴冕旒,腰系革带,侍从持华盖、羽葆等汉化仪仗,衣纹线条刚劲流畅。 空间处理:...
易元吉《竹石鹁鸽图》
绢本设色立轴,描绘太湖石旁丛竹与多只鹁鸽,鸽子羽色各异(包括已绝种的“雪翅”“金眼”等品种),姿态生动,或觅食或梳羽。竹石:竹竿以双钩填色法表现,石体皴染结合,体现北宋“状物精微”风格。鹁鸽:羽毛采用“丝毛法”分层渲染,眼瞳点金粉,喙部淡赭晕染,足爪鳞片以细笔勾勒
象牙雕“乳姑不怠”
象牙雕“乳姑不怠”(高7.3厘米)以高浮雕技法刻画唐代孝妇唐夫人为婆母哺乳的场景: 人物动态:唐夫人躬身袒胸,长孙夫人倚坐受乳,衣纹褶皱与面部愁苦神态细腻。 背景符号:厅堂立柱、帷幔象征官宦家世,佛珠暗喻因果报应。 材质争议:非洲象牙材质反映清代跨国贸易的生态代价,现藏大英博...
《捣练图》(宋徽宗摹本)
构图与技法 分组叙事:绢本设色长卷(37cm×145.3cm),分捣练、理线、熨烫三组共12人,人物按工序动态布局,形成“高中低-低中高”波浪式韵律。艺术特色:色彩:朱砂点唇、青金石染毯,阿富汗颜料与本土丝帛交织,体现唐宋全球化贸易。 线条:铁线描勾仕女轮廓如刀刻,游丝描绘...
《竹塘宿雁图》
郊外田野、蜿蜒的小溪、错落有致的河岸、栖息的水鸟等,描绘此类恬淡自然景致的绘画被称为"小景画"。在绘画史上,中国五代时期的僧人画家惠崇被公认为小景画的开创者。这种独特的绘画形式在北宋末年深受皇室宗亲画家的青睐,并在此后的绘画发展中持续吸引着众多艺术家的关注与探索。
锁子锦仪式用甲冑
藏品尺寸:甲长(上衣肩部至下裳下摆)124厘米,甲胄全长(盔顶至下裳下摆)172厘米 这件仪式用锁子锦甲胄由上衣,下裳以及头盔(胄)组成。上衣包括左右护肩, 左右护腋,前遮缝和左遮缝。上衣下裳皆为黄底人字纹锦面,褐色绒缘边,通身布满规则的铜镀金钉。袖口及护肩接衣处饰鎏金龙纹铜板...
《茉莉花图》
这幅画作品高度为24.9厘米,宽度为27.1厘米,以其细腻的笔触、明润匀薄的色彩,将茉莉花的清新雅致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赵昌的笔下,茉莉花仿佛拥有了生命,每一朵都散发着淡淡的香气,让人陶醉其中。与厚彩重色的当时风尚不同,赵昌的作品一片平滑,明润匀薄,活色生香,展现出他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表现...
铜铸真武像
形制与工艺 尺寸罕见:通高133厘米,为全球现存最大铜铸真武像之一,重约数百斤(具体重量未公开)。 细节精湛: 铠甲战袍浮雕龙纹,原有鎏金与彩漆(现部分剥落),左手结“真武印”(无名指与中指前伸)。 背龛设计(部分残存)采用分段铸造法,体现明代“内模外范”工艺巅峰。 ...
漆鞘铁刃汉剑
材质与结构 铁刃漆鞘:剑身由铁锻造,外覆漆木剑鞘,剑首(握柄顶端)与剑格(护手)采用漆木雕刻,并残留金饰痕迹。 装饰细节:鞘身配有漆木剑璏(悬挂带扣)和剑珌(鞘末端饰),雕刻镂空龙蛇缠绕纹,与剑首、剑格纹饰呼应,彰显华贵。 尺寸:全长85厘米,属礼仪佩剑规格,非实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