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3258 件文物

重置
青铜器

干漆夹苎菩萨头像

漆器
民间流失

该菩萨头像为唐代(公元700-800年)干漆夹苎工艺杰作,高约38厘米,原属一尊完整立像的头部组件。其核心特征包括: ‌工艺技法‌:以黏土塑形为胎,分层裱糊浸漆苎麻布,干透后掏空泥胎,形成‌不足2毫米厚的中空漆层‌,重量仅为同尺寸石雕的1/10; ‌艺术表现‌:面部丰润饱满,双目微垂含笑,发...

大英博物馆 英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清掐丝珐琅彩双鱼形瓶

象牙器
战争掠夺

该瓶为清代乾隆时期(1736-1795年)宫廷御制掐丝珐琅器,‌双鱼连体造型‌象征“富贵有余”,高23厘米,通体以铜胎为基‌。工艺呈现三大特征: ‌技法创新‌:采用“镂空装珐琅”技法,鱼鳞以细金丝掐出轮廓,填烧‌宝石蓝、翡翠绿、胭脂红‌三色珐琅釉,鱼眼镶嵌碧玺,腹部透雕云纹开窗‌; ‌结构精...

大英博物馆 英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慈禧象牙扇

象牙器
战争掠夺

该文物为慈禧太后御用象牙扇(长48厘米,宽24.2厘米),现陈列于大英博物馆Room 33中国厅。扇体由整块象牙劈丝磨光后编织成形,双面采用‌立体镂雕工艺‌呈现道教天庭与世俗人物场景‌。扇面共雕刻‌逾百名神态各异的人物‌,细节精确至发丝衣褶,面部表情生动传神,局部镶嵌碧玺、翡翠及金属构件强化奢华...

大英博物馆 英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大明通行宝钞

纸质品
民间流失

大英博物馆藏"大明通行宝钞"为洪武八年(1375年)发行的壹贯纸币(桑皮纸质地,33×22厘米),是目前海外保存最完整的明代纸币实物。票面顶部印"大明通行宝钞"六字,中部方框内刻壹贯钱串图案,下部刊载洪武年号及"伪造者斩"等严苛律令,边缘饰以龙纹花栏。其特殊价值在于:1)采用双色套印技术(靛蓝底...

大英博物馆 英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良渚文化玉琮

新石器时代
玉器
民间流失

大英博物馆藏良渚文化玉琮(编号1936,1016.1)为典型方柱形黄玉礼器,高49.5厘米,重6.2公斤,属新石器时代晚期(约公元前3300-2300年)。琮体分17节,每节以减地法凸雕简化神人兽面纹,顶部射口呈外方内圆结构,通体布满天然云母闪光点。其纹饰系统尤为特殊:横向阴刻线构成"神徽"抽象...

大英博物馆 英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明万历青花缠枝莲纹梅瓶

瓷器
非法盗掘

高约38厘米,小口短颈,丰肩敛腹,圈足。通体青花绘缠枝莲纹,枝叶连绵卷曲,花瓣层叠,青花发色蓝中泛紫,釉面莹润微泛青灰,底足露胎处可见火石红。纹饰布局繁密而不乱,体现万历“铺满器身”的装饰风格。

吉美博物馆 法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山水图册

纸质品
民间流失

大英博物馆藏《山水图册》为明代吴门画派代表作,共十二开绢本设色册页(单页纵31厘米,横25厘米),传为文徵明及其弟子合作完成。册页以四季山水为主题,采用“一景一题”形式,融合青绿重彩与水墨浅绛技法:如《春山烟树》以石绿点染新篁,《雪溪寒林》用留白表现积雪,笔法细腻工致。每开均有文徵明风格行书题诗...

大英博物馆 英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流民图

纸质品
民间流失

《流民图》为明代画家吴伟所作纸本设色长卷(纵38.5厘米,横546.5厘米),现藏大英博物馆。全卷以分段式构图描绘‌27位流离失所的底层民众‌,包含乞儿、盲叟、耍蛇人、卖艺妇孺等群像‌。画面以焦墨枯笔勾勒人物轮廓,衣纹线条粗犷泼辣,面部刻画精准传神——如老妪嶙峋的指节、幼童空洞的眼神,赋予纸本水...

大英博物馆 英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元代青花如意耳扁壶

瓷器
民间流失

通高 38 厘米,口径 7.5 厘米,腹径 28 厘米 ×15 厘米。直口,短颈,扁圆腹,平底微内凹。肩两侧置对称如意形耳,耳面绘缠枝莲纹。壶身主体绘缠枝牡丹纹,花瓣分色填绘(深紫、浅蓝),花心留白,颈部饰蕉叶纹,肩部云头纹内填海马纹,底部莲瓣纹内绘杂宝

吉美博物馆 法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青铜器

写生翎毛图

北宋
纸质品
民间流失

《写生翎毛图》为绢本设色长卷(装裱后尺寸约26×281厘米),传为宋徽宗赵佶所作,现藏大英博物馆。画卷主体描绘荔枝树与栀子树交叠生长的生态场景:枝头悬挂饱满红艳的荔枝果实,七只禽鸟(含青冠雀、寿带鸟、绿绣眼)栖居其间,一只蝴蝶翩跹于洁白栀子花丛,构图繁密而生机盎然‌。卷首题瘦金体“御畫寫生翎毛圖...

大英博物馆 英国
流失时间:1860年 浏览量:2,843

相关搜索建议